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化工事业部主任阮立军 谈现代煤化工潜在风险与未来发展走向

21.03.2018  11:52

  “现阶段我国现代煤化工自主创新能力非常活跃,已经带动了设计、制造、材料、添加剂、工程等相关产业的全方位进步。”在日前举行的一次现代煤化工技术与行业发展研讨会上,记者有幸采访到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化工事业部主任阮立军,请他就现代煤化工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煤制油产量有望替代一条中俄石油管线

  中国矿业报:请问,就目前来看,发展现代煤化工有何重大意义?

  阮立军:在介绍现代煤化工之前,我先介绍一下近两年我国石油的生产情况。2016年,全国石油产量为1.996亿吨,是2011年以来首次降至2亿吨以下。其中,中石油2016年原油产量与2015年相比下降320万吨。另据报道,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正在加紧建设,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2017年上半年,我国的首个中俄石油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共计750万吨。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其发展的核心则是清洁高效利用。去年1~6月,我国煤制油产能达到693万吨/年,产量155万吨。按照《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2020年煤制油产能为1300万吨。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现在煤制油的产量对于目前6亿吨左右的消费量来说,产能和产量还微不足道,但已能弥补国内1~2个大型油田的减产。而“十三五”末的规划产能,已基本能够弥补目前国内全年的石油减产,或者是将近替代一条中俄石油管道的进口量。因此,科学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可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煤制气可在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矿业报:煤制气能为清洁供暖做些什么贡献呢?

  阮立军:2017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天然气供不应求,一方面管道气供应不上,LNG价格出现上涨;另一方面煤制气企业却开工不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煤制气的生产成本和进管价格严重倒挂。

  当前,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电动汽车的热潮,但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利用比例较小的时候,电的来源主要还是靠煤电,只是通过超低排放的治理将火电厂的污染和排放降到了最低。而煤制气替代散煤燃烧,其实与电动汽车是异曲同工。要给末端用户提供清洁能源,而对煤制气企业进行最严格的环保管理。

  通过煤制气替代散煤燃烧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国家应该考虑给予相应的支持,甚至可以考虑在东中部地区布局煤制天然气项目,转化的天然气进入当地管网或转化为LNG后就地消纳,替代分散燃煤,弥补当地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缺口。

  现代煤化工的布局应逐步由以资源为中心向以市场为中心转变。而现代煤化工能否做到与综合利用相结合,跟布局也密切相关。例如,煤制天然气副产品主要是脱硫过程中副产的硫磺(或硫酸)及煤气化后的灰渣。由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灰渣制建材等市场容量小,运输半径受限,利用困难。副产硫磺(或硫酸)也因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而难以利用。而东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所煤制天然气产生的一些副产品可以就近消纳,勿需堆存。

   现代煤化工技术改造可替代工业燃气

  中国矿业报:现代煤化工的先进技术能用到其它领域吗?

  阮立军:过去,我国的工业园区大多只是将企业简单归拢在一起,煤炭的使用和燃烧还是“各自为政”。这样做既不利于环保监控,也影响其经济性,运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未来应该制定相关“工业园区设立与管理标准”,规定园区必须建立公用工程配套设施,采用大气化技术集中生产廉价燃气或高效低排放工业锅炉,实现集中供热、供电、供水和污水集中处理,解决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

  现代煤化工使用的气流床技术,生产的合成气,成本优势明显,环保效果好,完全可以应用到陶瓷、玻璃等众多需要工业燃气的行业。

   煤制烯烃和乙二醇需避免产能过剩

  中国矿业报:现代煤化工的市场前景如何?

  阮立军:最近几年虽然经历了低油价的考验,但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的经济效益都不错。因此,最近新上和计划上马的项目较多。

  2017年,国内煤制烯烃(CTO)产能超过81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MTO)产能超过41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制丙烯产能575万吨/年。三者合计,非传统石油路线制烯烃产能已接近1800万吨,非传统石油路线的产能已各占国内乙烯、丙烯总产能的20%和38%。

  截止到2017年12月份,国内聚乙烯总产量1584.41万吨,截止到11月份,2017年国内共进口1070.83万吨,国内表观消费量2487.65万吨。也就是说,虽然聚乙烯的进口依存度还很高,但非传统石油路线的烯烃产能增长也很快。

  2017年我国乙二醇产量超过600万吨,净进口量约860万吨。至2018年一季度,我国已投产17个煤(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形成总计300万吨/年乙二醇产能,约占我国乙二醇总产能的1/3。同时,2017年我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增速发展,新开工建设5套,复工2套,前期工作推进14套,涉及产能739万吨/年。也就是说,煤制乙二醇的新开工和规划产能已接近进口量。

  从目前情况看,现代煤化工虽然还不存在产能过剩,但就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的新建项目数量和速度而言,需要重视可能的产能过剩。毕竟烯烃和乙二醇的供需缺口也不可能完全由煤制产品来弥补。

   新能源或将成为主要竞争对手

  中国矿业报: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阮立军:从长远来看,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新能源的产业化利用,如可燃冰、干热岩,以及可控核聚变等新能源。目前,这些新能源在前期开发上取得了突破,虽然其产业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一旦产业化形成将对现代煤化工以及石油化工带来巨大挑战。

  另外,去年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汽车厂商相继出台了燃油汽车的退出时间表,我国也已开始相关工作。这不仅对石油化工行业有重大影响,对现代煤化工来说同样具有很大挑战。

  在企业投融资方面,由于现代煤化工属于高投资、高技术产业,一个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巨大的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容小觑,不论使用自有资金还是外部贷款,财务成本都有着巨大压力。

  产品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目前,现代煤化工产业具备产业化和开展工业性示范的技术和产品不多,仅有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产品方案也主要集中在汽柴油、聚乙烯、聚丙烯、煤制气、乙二醇等方面,深加工及延伸产品种类和产量都不大,项目产品方案雷同。很多煤化工企业都苦于难以找到技术成熟的好产品,而一旦某产品在技术上获得突破,又会发生一哄而上的现象,容易形成产能过剩。

   新技术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中国矿业报:目前,对于现代煤化工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处理和应用情况如何?

  阮立军:现代煤化工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便于集中处理和使用。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使用二氧化碳的领域用量太小,不足以消纳这些二氧化碳。目前,已经有多项二氧化碳的应用技术,但还处于研发阶段,还需要产业化的实践检验。今后,应大力研发二氧化碳的应用途径,不应该把二氧化碳作为废弃物来处理。

  中国矿业报:现代煤化工如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其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阮立军:未来现代煤化工要引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思维,推广“互联网+”技术。煤炭行业虽然是我国能源基础和支柱行业,但煤炭行业的各个环节与流程面临着严峻挑战。在煤化工生产环节,需要升级生产与管理系统,以更好地实现工厂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此外,在物流运输方面,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是煤炭行业面临的一道考验。

  针对目前煤炭行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要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科技手段加速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进程。综合应用先进技术,全面提高煤化工生产的安全性、环保性,达到提质降本、节能减排的目标,推动中国煤炭工业的重大转型,引领我国煤炭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现代煤化工还要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现代煤化工与煤炭现有其它利用途径,如发电、钢铁、建材、分散燃煤等相比,具有能量转化率高、煤炭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等优势,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甚至革命。通过现代煤化工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发挥煤化工的优势,弥补产业发展弱势,实现多赢的发展效果。

  另外,还要打造产业集中化和规模化发展模式,鼓励大集团投资和运营。现代煤化工由于技术、管理、经济性等各方面的门槛都较高,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规模化发展尤为重要。应鼓励大型企业进入现代煤化工领域,鼓励多种经营和多种所有制形式,使现代煤化工产业能够健康稳步发展。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油化工、化纤、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已然促进了其自身和相关产业的整体技术进步。我国现阶段对现代煤化工的自主创新非常活跃,已经带动了设计、制造、材料、添加剂、工程等相关产业的全方位进步。随着先进单元技术更多地应用于其它产业,同时也随着与其它产业的耦合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必将对整个全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