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甘肃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保持快速上涨走势

02.03.2017  19:35

    原标题:一月甘肃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运行    

    2017年1月份,甘肃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保持快速上涨走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为116.4、环比指数为10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指数为115.9、环比指数为103.0。从中不难看出,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行明显,呈持续快速上涨走势。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剖析我省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运行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对于打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并进而提升甘肃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大行业主导,甘肃工业生产者价格总指数排列全国前位

    1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共拉动全省PPI上涨16.2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达98.8%,是影响出厂价格总水平上行的主要行业,且六大行业对总指数的上拉力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强。

    1月份,在调查的九大类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除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其余八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均呈上涨走势,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同比上涨31.8%、黑色金属材料类同比上涨26.2%、燃料动力类同比上涨18.6%、纺织原料类价格同比上涨5.9%、木材及纸浆类同比上涨5.3%、化工原料类同比上涨1.6%、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同比上涨1.5%、农副食品类同比上涨1.3%;从环比价格变化看,九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呈全面上涨走势,环比涨幅位于0.3%-4.1%之间。

    1月份,甘肃工业生产者出厂与购进价格变化与全国趋势相同,但涨幅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指数由高到低排名中位于第五位,在西北五省区排名中位于第三位。甘肃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上涨1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在全国30个省区市指数由高到低排名中位于第三位,在西北五省区排名中位于首位。

     工业生产者价格上行的原因分析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走势持续低迷,多国政府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国际市场资金充裕,但受主要发达国家负利率环境影响,基于资金的避险需求,部分资金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应对资金缩水风险,加之国际政局不稳加大全球性通胀压力,全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以有色金属、原油、铁矿石、化工产品等为代表的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于四季度突破50美元/桶大关,创年内新高,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带动了国内相关行业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因此,输入型因素影响导致我省相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同时,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去产能政策在煤炭、钢铁等行业效果逐步显现。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钢铁4500万吨以及煤炭2.5亿吨的去产能任务均已提前超额完成。而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也提前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相关行业工业品价格逐步攀升;煤炭行业产量下降明显,2016年全国原煤产量33.6亿吨,同比下降9.4%。资源供应趋紧,导致煤炭价格大涨,进而推升钢材成本,推动钢价大幅上涨,这又刺激钢企集中复产,加剧煤炭供应全年吃紧。这两大行业价格的提升是拉动我省工业生产者价格攀升的主要因素。

    在供给侧收缩的同时,需求侧也出现改善迹象。从需求端来看,“十三五”开局之年,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房地产投资回升等为市场注入良好预期,企业和贸易商出现明显补库存行为。各项投资力度加大,黑色系大宗商品需求增加。2016年全年我省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2825.6亿元,增长24.6%,增速比上年加快23.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9.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拉动整体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拉动了钢材等黑色系大宗商品的需求。

    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建议

    2016年11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对部分原材料依靠进口的生产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将大幅提高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成本,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因此要密切关注国际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引导和帮助企业利用各种外汇避险工具,及时发现价格变化苗头,降低国际大宗商品和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增强企业抵御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

    同时,现阶段PPI上涨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采掘和原材料等资源性产品行业,下游加工制造行业产品受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价格处在下降阶段,上游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增加下游加工行业的生产成本,挤压相关企业的利润,不利于整体工业经济的发展。建议在产业疏解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规模效应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优势,同时,细化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绿色环保材料方面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改革新和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提高成本利润率,缓解成本上涨的压力。 (特约撰稿人 陈霞)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