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陇南女孩眼中的乞巧节

01.08.2014  21:50

  原标题:21岁女孩眼中的乞巧节

  记者 张美乐 陈晓旭

  “乞巧的根在民间。礼县永兴乡文家村课寨庄的乞巧活动真是太精彩了,让人很震撼。它是没有经过雕饰的,很自然。可以说,传承很久远、唱词很淳朴、程式也很完整,乞巧姑娘流露的情感也很真挚。”在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民间乞巧及专家学者采风活动中,记者结识了21岁的回族女孩儿哈彬。当问及她这几天观看乞巧活动的感受时,她情不自禁地说道。

  哈彬是市摄影协会工作人员,今年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人很聪慧伶俐,也很坦诚。在交谈中,她说,其实她对乞巧活动也不是很了解。正因为所学专业与文化联系紧密,便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查阅图书、影像等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陇南乞巧文化。再加上,这几天自己亲身感受了乞巧文化的魅力,渐渐地迷上了乞巧。

  “礼县乞巧节的气氛非常浓厚,我觉得当地政府对乞巧文化非常重视。”这是哈彬几天来最大的感触。

  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礼县各乞巧点在具体仪式程序上有微略差异,如课寨庄举行祈神迎水仪式是在初六,而西汉村则在初一。此外,由于乞巧姑娘审美观念的差异,各乞巧点巧娘娘的造型也有所不同。

  “每个村的乞巧活动都各有特色,但其宗旨始终相同。”哈彬说,“乞巧节的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乃至送巧活动都寄托着女性祈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和如愿婚配、幸福美满生活的美好心愿。”

  乞巧不仅为姑娘们提供了相互交流歌舞,联络乡邻感情的机会,还为姑娘们搭建了互相交谊的平台。哈彬说,乞巧紧密联系了人与人、人与神、神与神的关系,其仪式的社会功能、祭祀功能很突出,这在相互拜巧仪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拜巧将村与村联了起来,使其成为一个乞巧文化网。很大程度上,这张网给乞巧姑娘不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而且提供了一个“展美现宝”的平台。婀娜的身姿,妩媚的舞蹈,种类繁多的首饰……乞巧节可谓是尽现女性美的最佳时刻。

  “可以看出,这里的女性乐于参加乞巧。因为她们可以借此机会娱乐放松,尽情地享受生活。”哈彬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乞巧的娱乐功能也逐步增强。如此,乞巧便更容易推广留存。”

  “我一直很喜欢剪纸、绣十字绣。今后,我将继续坚持,争取让自己做得越来越好。同时,我相信,在一代代乞巧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乞巧文化定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哈彬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