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这三年》系列报道之二:昔日小山村今日美景区——记阿干镇马场村的变迁

28.08.2014  17:36

  马场村一角

  昔日破败的山村,今日漂亮的旅游景区,位于兰州南部山区的七里河区阿干镇马场村,通过两年多的“双联”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成了我市一个新的旅游景区,村民收入增加了,2013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山村变得美丽了

  8月11日中午,我们在风雨中驱车走进了马场村。沿着平整的水泥山路,看着路边一个个仿古的农家乐,不多时就到达了山顶上的美丽村庄。我们看到,烟雨笼罩的小山村格外漂亮,青黛色的山间点缀着白墙红瓦的农舍,整个村庄掩映在绿色之中。

  “几年前,这个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支书李玉峰说,原来村民思想观念保守,生产方式落后,90%的村民都靠贫瘠的耕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部分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全村基础设施落后,仅有一条与外界连接的道路,山路崎岖难行。

  “双联”开始后,联扶单位的工作人员走家串户,多次调研,发现马场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森林茂盛,细流潺潺,风光旖旎,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经常有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这里观光、休闲,有村民给旅游者提供一些小规模后勤服务。根据马场村的实际情况,他们确定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业,进行产业帮扶,让旅游业帮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在采访中,我们碰到了马场村的帮扶单位、兰州市旅游局纪检组长任耀东。据他介绍,他们和政府等相关单位一道协调资金1000多万元修通了进村公路,为马场村硬化拓宽了11.3公里上山路,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出售农产品,还让乡村旅游者便捷快速地来来往往。同时,他们还整治了村容村貌,修了村道、安了路灯。如此一来,马场村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整个村庄干净整洁、错落有致,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美丽小山村。

   村民收入增加了

  其实,马场村距市区并不遥远,也就只有23公里的车程,过去是阿干镇出了名的贫困落后山村,全村155户中,贫困户达82户,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5%。这里人均耕地面积2.2亩,但全部属山旱地,且大部分为陡地。针对马场村的这一实际情况,联扶单位认为在重点发展百合产业的基础上,推广种植中药材(柴胡),并依托附近的云顶山风景区打造农家乐旅游服务业,实实在在地提高全村农民的经济收入。

  经过“双联”单位扎扎实实的帮扶,村民收入增加很多。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峰说,路子找准后,发展速度就很快了。目前,全村已形成了以百合、中药材(柴胡)种植及劳务输出、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主导产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多元。

  说起村庄的变化,村民田慧芳笑着说道,现在村庄干净整齐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日子在一天天的变化中越来越好。在村里蹲点的市旅游局联扶干部何威介绍说,在帮助村里发展旅游方面,他们确实是动了脑筋,下了功夫,先后策划宣传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品牌,并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快完善旅游产业功能。眼下,马场村在旅游旺季时一个月接待总人数为1万人,村民在旅游方面的收入正在逐步增加。

   双联”见成效了

  “2013年马场村整体脱贫了”,这是“双联”工作开展3年以来,马场村最大的收获。

  马场村的另一个帮扶单位、七里河区人大办公室副主任张亚平在我们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除了旅游业,在农业方面改善产业种植结构后,效果也不错,村民在农业方面收入的比重在慢慢增加,这也是不小的进步。

  雨过天晴,小村的采访快要结束了,还在村里的任耀东边走边兴致勃勃地介绍着。他说,在帮扶单位协调帮助下,今年7月,七里河区政府和兰州市旅游局联合主办了兰州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论坛。同时,举办马场村乡村旅游推介会,组织兰州百强旅行社进行了乡村游踩线活动。路好了,村庄干净了,收入增加了……通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马场村的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