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区孩子的心愿 吃块汉堡逛次公园
原标题:我的心愿:吃块汉堡逛次公园
中国甘肃网12 月6 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首席记者 唐学仁)在寒冷艰难的日子里,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衣衫褴褛,缺乏御寒衣物。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虽然强烈,但却摇摇欲坠。在过去的3年里,本报“新年新衣”大型公益活动让全省各地的许多贫困孩子得到了温暖。一件御寒的衣物,承载了社会满满的爱,温暖了他们的身体,给他们的成长带来阳光。由《西部商报》联合中国甘肃网联合共同发起、陇运驾校鼎力助推的2014年“新年新衣”大型公益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期待通过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能够为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送去一份实实在在的温暖。
1贫困的山村贫困的孩子
高家渠是榆中北部山区最偏远的山村,12月1日早晨,这里的气温一降再降。两天前落下的一层薄薄的积雪将山峁覆盖。高家渠小学地处村子最高处的山顶上,破旧的教室里,10名小学生开始了他们一天的求学生活。由于家庭贫困和各方面的原因,当附近村里大多数孩子选择外出求学时,他们只能留在这里读书。尽管寒风凛冽,但这群单纯的孩子们却拥有着简单的快乐。他们身处贫困的家庭,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但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到学校上学,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他们觉得生活“不辛苦”。
与众多乡村学校相同,这里虽说只有10名学生,但却有6个年级,有的年级里只有一个孩子。为了方便教学,校长李玉山将两个年级合并成一个教室。老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上课时,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坐着旁听,一个老师教完数学,又得教语文。这在乡村教育生态中,被称作“复式教学”。李玉山告诉记者,10名学生,4名老师,不采取复式教学,就没法上课。
十年前,高家渠还是附近有名的大村子,村里有上百户人家。一到春夏干农活的时候,村子里一片生机。在这里待了18年的老师金祥智说,那时候学校里有七八十个学生,一到放学,孩子们的山歌声满山遍野……近几年,村里人大量外迁,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这里到县城去读书,学生人数逐渐减少,师资与生源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
高家渠村与靖远县交界,这里群山叠嶂,气候干旱少雨,十年有九旱,年年春旱,农业收入极不稳定,导致许多农村家庭收入少,经济拮据。
“这种情况下,这些孩子都是贫困户,冬天里就很难过,孩子们都没有御寒的冬衣。即使是有的家庭凑点钱想给孩子买衣服也没地方去。”李玉山说。
2女孩的心愿想要个密码本
在学校四年级教室里,坐在后排的高玉萍,是校长李玉山最心疼的孩子。这个年仅10岁的女孩,喜欢上语文课,是全校10名学生中学习成绩最好的。高玉萍的家离学校不远,父亲常年腰疼,不能下地干重活,家里的十多亩地全靠母亲一人打理。虽然身上的衣服已很破旧了,但懂事的她,从没跟家人说买新衣服。
玉萍的家在村子的半山腰,这是一间三十多年的老房子。大门依然是十年前用土坯块垒建的,破旧的不成样子,院里玉米棒铺了一地。玉萍有个姐姐在上初中,她还有个双胞胎弟弟。每当下午放学后,她帮着妈妈搓玉米,还要帮着给家里人做饭,最后才写作业。“小小年纪,承受了过多的家务活。”玉萍的母亲说起这些就觉得心痛,可她却无法改变这个窘况。
玉萍家破旧的院落外,是一片农田,她拉着记者的手,指着远处说:“看!我们家的地就在那儿!”“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也种地吗?”“不,我想考大学到城里。”玉萍摇了摇头,看着远方,不再说话。在返回学校的路上,玉萍显得很疲倦。她的眼睛很大,长长的睫毛下,上下眼皮不停的打架。问起她的心愿,小姑娘开始害羞起来。一阵思虑后,玉萍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我想考上大学,不辜负爸妈的期望,也要为自己争光。快过年了,我想要一个密码本和一套书包。
3想吃块汉堡逛逛公园
吃汉堡、逛公园,对于城市中生活的孩子来说,这些很平常,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当御寒都成了“问题”时,其他的只能是奢望。
在高家渠小学,年仅12岁的6年级学生高彩弟是个单亲家庭。她8岁时,妈妈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高彩弟从此失去了母爱。父亲经常不在家,彩弟只有靠年迈的奶奶照顾,奶奶唯一固定的生活来源就是低保。“奶奶如今也已70多岁,还患有肺气肿,几次辍学想回家帮忙,但奶奶始终不答应,让我好好学习。”彩弟眼含泪水对记者说。走进高彩弟的家里,地上并没有水泥和砖。在陈旧的灶台旁堆满了干柴。小彩弟唯一的玩具就是小时候姑妈送的一个芭比娃娃。她会熟练地给芭比娃娃穿衣服,用自己的头绳给娃娃扎辫子。一有空就用别人送给她的蜡笔描绘电视中看到的人物。
小彩弟告诉记者,她暑假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城里孩子都由爸妈带着去吃汉堡,逛公园。这些,她见都没见过。
临走时,当记者说要给她和同学们送新衣时,高彩弟高兴地跑到教室门口给同学说:“那个叔叔要给我们送棉衣。”她递给记者的心愿纸上写着:我现在的心愿是想要一套新衣服,冬天就不会冷了。小彩弟还说,她希望穿着新衣去吃块汉堡,再逛逛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