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明珠”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发现鸟类78种

03.02.2016  11:24

  新华社兰州2月2日电(记者聂建江 梁军)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高原明珠”甘肃尕海国际重要湿地,随着生态逐步改善,生物多样性有了明显恢复和增加。记者近日从甘肃尕海保护站获悉,尕海湿地监测发现鸟类增加到78种。

  “去年新增了夜鹭、黑尾塍鹬、金斑鸻3种水鸟在尕海繁衍生息。”尕海保护站站长张勇说,成群的雁鸭类、棕头鸥等上百种鸟类在这里产卵、育雏,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这里栖息、越夏繁殖,尕海湿地成为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尕海湿地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2011年9月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尕海湿地及其泥炭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储水、供水特别是储存碳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2000年以前,因人为因素、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尕海湖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曾有三年出现干涸。

  近年来,甘肃尕海则岔保护区通过修建尕海滚水坝、引忠曲河水入湖、建设尕海核心区围栏,同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使尕海湖地下水位提高,蓄洪和调节气候的能力大大增强,植被盖度和高度显著提高,生物量随之增加。

  甘肃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湿地科负责人王琳介绍,自2003年建成运行截至2015年底,尕海则岔保护区调查、监测发现的鸟类分布新记录有107种,使鸟类种数达252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最多时在2011年监测到420多只,黑颈鹤数量稳定在100只以上,2013年、2014年、2015年在尕海湿地栖息的鸟类达到3万多只。

  水鸟种群和数量的变化是尕海湖生态变化的“晴雨表”。张勇介绍,多项措施让牧民群众对草场合理利用的观念得以转变,牧民已经不在禁牧区的沼泽化草甸湿地上放牧,由于牛羊及人为对候鸟栖息造成的影响基本消除,禁牧区的草场得到了休养生息。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