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12小时 记者直击迭部森林大火救援现场

09.03.2016  11:07

    原标题:惊心动魄12小时 记者直击迭部森林大火救援现场

  战士赶赴火灾现场

  紧急出动

  河道里接水灭火

  武警甘肃森林总队长陈长生

  奋力扑救中

  奋力扑救中

  凌晨山上的明火

  简单的午饭

  几乎在迭部达拉林场的每个夜晚,都是不眠之夜。3月8日凌晨3时,休息不到4个小时的武警甘肃森林总队官兵立即起床集结,冒着夜色冲向风云突变的火场……兰州晨报记者历经涉水、碎石滚落各种险情,记录下了救援官兵舍生忘死的12小时。

  3∶00

  兰州晨报记者抵达位于迭部县达拉林场的森林火灾前线指挥部时,已是3月7日晚11时30分。而这时,刚刚从火场撤下来的救援官兵还正在用餐。林场深夜的温度已在-10℃左右,但无处可睡的救援官兵睡满了整个森林消防队办公楼的地下。指挥部会议一直开到2时30分,最后决定在8日凌晨4时出发赶赴火场,对火场实施总攻。

  4∶00

  漆黑的夜色中,一辆辆闪烁着警灯的车辆从指挥部呼啸而出。崎岖的山路一边是陡峭的山体,一边是湍急的河流,而路上是不时滚落的碎石。随着不断深入林区,大量的浓烟弥漫整个山沟,车内能闻见刺鼻的气味。透过浓烟,一个个火点在夜色中尤为明显。

  5∶00

  路途中发现一处烟点冒出很多的浓烟,武警甘肃森林总队平凉支队二中队四班班长张潘带着7个战士向半山腰的烟点进发。每个战士负重20公斤以上,包括水壶、扫把、铁锨和其他灭火工具。

  6∶30

  救援车辆一路前行到8公里处时,在路边遇到一指挥人员正在指挥车辆快速通过。救援人员告诉记者,指挥员就是武警甘肃森林总队总队长陈长生。由于此处不断有滚石,总队长路过后亲自指挥车辆避开险情,并关心问候救援人员,让救援人员注意自身安全。

  7∶00

  在一路行进中,记者发现河沟里到处都是救援人员抽水的场景。救援人员介绍,多亏了这里有条河,不然根本保障不了救援用水。目前甘肃总队人员主要使用水泵抽水进行灭火。

  8∶30

  记者到达火场最深处已是8∶30,这里是火场的最南端,过火面积较大。从山底下望去,烟点较多,有明火时隐时现,救援人员正在用水泵进行扑救。在经过前期的勘察路线后,记者决定爬山而上,到达山顶。山上没有路,到处是参天大树和荆棘。记者顺救援人员铺设的水带攀援而上,有时会被拦腰折断的大树挡住去路,有时几乎垂直的山体无法爬越。

  9∶00

  半小时后,记者在半山腰遇见了正在安装水泵的救援人员,他们称从3日到达火场后,每天早晨四五点就会出发赶到火场。爬山需要一个多小时,到山上后一呆就是一天,直到晚上6时左右才会回去。“昨天下午5时接到指挥部命令撤离,这才发现火势突变,火势距离我们就50米远。”救援人员称,就在他们撤离下山后,发现刚刚呆过的地方已是明火。

  10∶00

  整个山体上有大面积的烟点,过火后的山体树木东倒西歪,一片灰烬。救援人员不断用水枪进行扑救。就在记者途经此烟点时,突然有了明火,并且有蔓延之势。救援人员立即用水枪进行灭火,5分钟后控制了火势。虽然山头上有救援的飞机不断飞过,但是这里还是靠救援人员的水泵。

  10∶50

  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记者到达山顶,发现整个林区不断有青烟升起。而这个山体,是由武警甘肃森林总队兰州大队一中队负责救援。中队长肖红称,这里是火场的最南面,共有50名官兵在这里负责救援。如果没有大风,他们将确保当日对该片区域的火势完全控制。

  12∶00

  记者在下山的过程中,已到了午饭时间,记者看到救援人员在食用干粮。救援人员称,他们每天吃两顿饭,早上吃饭后上山,随身携带干粮,晚上下山后再在指挥部吃晚饭。

  13∶20

  上山容易下山难,经过1个多小时,记者终于到达山下。在徒步返回指挥部的途中,记者注意到火势已基本控制。现场救援的消防人员和林区管护人员说,“林区着火后,实地救援最主要的困难在于,一旦林区刮起大风,火苗会随着风势从一面山坡飘向另一山坡瞬间燃烧,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很多着火点都处在坡度近乎直角的悬崖峭壁上,救援人员几乎无法靠近,这一状况也是救援难度大、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此次,火灾发生后,正是由于时有大风刮起,所以导致了在13公里的山谷内,有数十个火点不断燃烧的危险情况。也正是数千消防官兵、森林武警们及时地奋力扑救,才使火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15∶00

  记者返回指挥部。而此时,两千余名救援人员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文/兰州晨报特派记者 张鹏翔)

( 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