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好家园 共奔小康之路 ——白银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新民居错落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点缀的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走进白银市县区的乡村农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白银市从市情实际出发,以美丽乡村示范为抓手,以环境整洁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3.07亿元,建成10个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8个环境整洁村,2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工程”。
工作部署“一盘棋”
白银市把到2020年建成百余个美丽乡村、千余个环境整洁村庄的“百村千庄”计划,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来落实,切实从组织领导上高度重视、从工作部署上全力推动。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以工作部署会、现场推进会、考核总结会督促工作,利用市委党校平台强化培训,组织外出学习取经。市县乡各级全年共召开各类学习交流、调研督查活动及协调推进会80余次。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成效,建立并全面推行《选村定点竞争制》《村民代表审议制》《方案逐级审批制》《任务质量承诺制》《绩效跟踪督查制》等五项工作制度,绘制了《工作规范流程图》,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建有时间表、行有路线图、抓有任务书。各县区、各乡镇认真落实“一把手”包抓责任制,实行县区党政“一把手”和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包抓示范村、乡镇党政“一把手”包抓整洁村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程抓、乡镇干部蹲点抓、村组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推进良好局面。
统筹谋划“一张图”
白银市村庄主要分布在沿黄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干旱半干旱山区等不同区域,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尤为重要。市里注重科学统筹,制定了《白银市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将人居建设村与全面小康村、整体脱贫村、生态文明村融合打造。全面对接精准扶贫,在贫困村中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快贫困村建设发展。2015年建成的25个示范村和138个整洁村中,贫困村分别占24%和38%。积极协同双联行动,充分发挥双联单位、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由联系单位统筹协调的建设资金达1.69亿元。同时,严把美丽乡村县级修编评审、市级指导复审、建设全程监管“三关”,坚决杜绝边建设、边设计、边规划的“三边”现象,促使专家智慧、建设标准和群众愿望“三结合”。两年来,市县多方筹措规划修编费186万元,全面完成了“两规划一设计”,为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注重因村制宜,通过对全市村庄变迁的调查研究,推行保留改造型、聚集发展型、名村保护型、生态特色型和新村重在建、老村重在改、古村重在保的工作模式,打好“做美”乡村与“做净”乡村、“建好”乡村与“管好”乡村的“组合拳”。白银区水川镇顾家善村、景泰县中泉镇龙湾村充分利用黄河、人文资源优势,打造休闲宜居型村庄,发展起了“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业,龙湾村还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凝心聚力“一股劲”
2015年,白银市委组织市县两级人居办、农办、财政、扶贫、住建、规划等成员单位,就整合项目投入进行调研,协调成员单位和双联单位落实项目资金投入,促进涉农项目资金向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全市共整合项目327项、资金2.33亿元。按照建设标准和资金要求,对财政奖补和整合资金优先保障,足额拨付,严格使用,当年拨付、当年核销、当年见成效。坚持公开透明、阳光运行,将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使用、政策措施落实、工作进展成效等情况及时在乡村公示栏、白银市新农村建设网、“保民生、促三农”网等网站上具体公布,接受农民群众、社会各界和各级干部的监督。同时,在开展美丽建设之初,市里就将工作基础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基层组织负责人能力强的村优先确定为示范村,重点扶持创建,引导先行发展。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来抓,动员乡村群众人人出力建设、户户参与管理、个个崇尚文明,引导农民群众主体投资、投劳、投物0.31亿元。目前,全市43个村庄成立了由县区财政局支持、村级组织管理、农户出人出力的农村环境卫生专职管护队伍,逐步推进农村日常环境卫生常态化、自主化管理,群众参与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白银市注重发挥基层干部的引导作用、能工巧匠的创造作用、致富能人的带头作用,动员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共有19位企业家和非公人士投资2300万元,回报家乡人居环境建设。新改建废旧塑料加工企业23家,延伸农膜回收点106处,有效引导村庄生态环境污染实行科学整治。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中,乡村干部得到锻炼,其中10余名村干部被评为县以上劳模或先进,6名村干部通过考试考察录用为公务员。(记者李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