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官巨贪数亿元”看失控的官场生态

13.11.2014  16:54

  11月7日上午,河北省召开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动员暨警示教育大会,会上通报,秦皇岛市某科级干部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在其家中搜出现金约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河北省纪检机关要求全省以案为鉴,从案件中汲取教训。(11月12日新华网)

  “从案件中汲取教训”,这句适合于各种腐败案的“结案陈词”,在越来越多的“小官巨贪”案面前,显得格外“点题”。可不是么?一个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家中的现金高达亿计,黄金以几十公斤论,房产以几十套算,其究竟有多大权力,“寻租”到如此巨额的财产?这已经无法用权力的大小来衡量腐败的程度,而是蜕变的权力在失控的官场生态中,就如老鼠掉进白米囤,有多大的胃口就能吞下多少不义之财。

  “小官巨贪”看似不可思议,但如果权力寻租就像正当生意,以权谋私在官场成了“约定俗成”,加上制度监督形同虚设,那么,再小的权力,当用来“寻租”时,获利是无法估量的。这样就必然会出现“小官巨贪”。

  权力寻租本来就是用公共资源换取个人财富,对其个人而言,等于是无本万利。当公共资源成了官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若想变成真金白银,几乎是要多少有多少。那么,要让这种“买卖”成为可能,就需要有一个客观条件,那就是官场生态。为何笔者没有用习惯上的制度漏洞?因为,小官也能巨贪,就不是漏洞,而是畅通无阻了。按理来说,制度只是存在漏洞,最多是大官大贪,小官小贪,而当小官也能巨贪时,权力寻租这笔“买卖”,几乎是做到了极致。否则,一个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如果只是偷偷摸摸的以权谋私,猴年马月才能积累起1.2亿现金,37公斤黄金,68套房产手续?

  人们对此感到触目惊心,其中究竟是对其腐败程度还是得以如此腐败的官场生态的吃惊?对于前者,“贪得无厌”早就概括了人性的贪婪,而后者才应该是反腐败的关键。小官能够巨贪,不仅是其特别贪婪,而是想贪就能贪的宽松环境。这种宽松环境就是产生“小官巨贪”的官场生态。记得60年代,当干部的家里来了客人,买半斤肉也要压在菜篮子底下,生怕群众有意见。而一个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如此大肆敛财,竟无人察觉?1.2亿现金,37公斤黄金,68套房产手续,需要多少权力成本来交换,会牺牲多少公共利益,更会在相关的权力运作中,形成多少明显不公正的交易?这些都没人发现?

  对此,只能用失控的官场生态来解释了。这就像正当生意在市场环境下,能把小生意做大,赢得盆满钵溢的商家,一定是占尽了市场优势,无阻无拦一路通达。而“小官巨贪”在权力寻租中的“市场优势”,就是失控的官场生态。因此,反腐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形成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制度环境。否则,在一个个反腐败的成果中,会一次次从另一个角度验证“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文/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