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是构建交通文明的精髓
近日,成都男司机暴打变道女司机一事发生后,全国各地均爆出因行车而出现相互殴打、故意伤害、有意撞车等事件,不但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妨碍了公共安全,大家称这种行为为“路怒族”。在兰州“路怒族”现象也屡见不鲜。据了解,我市交通事故中,因路怒症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为此专家建议,路怒症者应调整心态,从自我做起,克制自己。(相关报道见5月25日《兰州日报》七版)
汽车时代的到来,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人与人、车与人、路与车的矛盾日益突出,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有义务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看似细微的情节,安全意识缺乏是最大的隐患。
兰州街头也是“路怒族”频现,除了司机要学会自我控制,每一种不良的情绪要有排泄、疏导的渠道,需要健全的干预机制。但许多司机未能树立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生命意识,驾考程序设计缺陷、把关不严也是主要原因。日前,有位考了14年都未通过驾考的学员主动退学说明,每个人适合干什么,与性格、兴趣等因素有关,像畏首畏尾、专注度不高等性格特质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司机,“痼疾”也不是朝夕能改变的。显然,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基础上,驾德培训不妨提前引入心理卫生测试等环节,首先把不适合做司机的拒之门外,再对学员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和约束,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尽可能从源头杜绝“马路杀手”。
其实,与纠纷、矛盾相比,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交通肇事背后多少家庭被撕裂,难以抚平伤痛。敬畏和尊重生命是种本能,自己不爱惜,但绝不可以“绑架”他人。的确,针对交通事故占比高的局面,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强监管,强化执法力度,更要提高执法效率,避免违规违法者成“漏网之鱼”。对违规现象严管重罚,倒逼司机“长记性”。同时,“中国式过马路”考验交通管理水平和设施的齐全,确保设计、规化的严谨与科学,鼓励市民“找茬”。有关部门应主动排查,查看交通设施、设计等层面是否符合通行要求,及时发现难点,有的放矢推出整改措施。
平安是交通文明的主题词,不管是引发矛盾,还是制造惨烈的车祸,侥幸心理是“罪魁祸首”。构建交通文明,每个人对规则的敬畏、信任和遵守十分重要。把交通法规、交通文化植入每位公民的骨髓,必须从自己做起,更能兑现“生命优先”的承诺,否则,连生命都漠视,这张惨痛的罚单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担的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