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输在“高速路上”

11.06.2015  16:59

今年高考期间,一封写给高考命题老师的信,意外蹿红网络。“尊敬的老师,高速公路对我而言,也只是电视上、报纸上和书本上的事。我走过的路只有乡间小道,最好的路也只是镇里的马路……第一次听到高速公路这个词语后,我曾经幻想有一天,我能够带着父亲一起走在那样的路上,宽阔平坦……父亲,一个一辈子只和土地打交道的质朴农民,他怎么会有车呢?”这位自称来自陕西阎良的农村学生自曝家事,痛诉自己“看到材料后,不知道如何提笔写信”。原来,今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目是,女大学生举报在高速路上违反交规的父亲引发争议,考生可给女儿、父亲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6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没想到,陕西的寒门学子这次高考竟然输在“高速路上”。众所周知,语文高考作文分值高,占比大,寒门学子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作文考砸了,本来可上重点大学的就可能上一般的大学。这位考生走过的路只有乡间小道,最好的路也只是镇里的马路,他写这样的作文显然就没有真情实感,要写好拿高分就难。

不少寒门学子,看到这个作文题,可能和这位考生一样不知如何写。我家乡的村后是高速公路,前面是高铁,孩子们天天目睹高速公路上一辆辆风驰电掣般飞奔的汽车,闻听呼啸而过的火车,但他们大多没有上过高速公路,更没有坐过高铁,如果高考写类似的作文,我想他们同样会考砸,因为目睹不等于亲身阅历,就如农村孩子在电视上看过人喝咖啡,却不知咖啡是啥滋味一样。

以前我总认为寒门学子主要输在教育资源均衡上。认为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导致的教育不公平中,首先是城乡教育资源起点不公平。资料显示,只有40%的孩子在农村能够接受到学前教育,且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十分简陋,有的幼儿园是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没有活动场所。大多农村孩子是跟着老人生活,其教育成问题。

其次是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由于师资、教育设施政府都倾斜于城市,教师在乡村学校工作远比城市艰苦,工资待遇却比城市低得多,使得优秀教师涌进了城市,乡村学校缺失优质资源。农村优秀的生源得不到好的教育,从而无法进入重点中学,进不了重点中学,也就与名牌大学无缘。

再次是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理论上说,既然乡村孩子从幼儿教育到义务教育都遭遇不公平,高考录取上应该倾斜农村生源。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多重点学校都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于本地生源招生的比例大很多,同一所大学录取分数线城市生源还比农村生源低得多,从而造成农村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现在看来,不仅仅输在教育资源均衡上,而是输在金钱和公平上。如果农村的考生富裕,家里也买了车,就会开上高速公路,也就不缺这种生活阅历,写这作文时,也就能像城里孩子那样胸有成竹。这个命题作文忽略了寒门学子的认知感受,没有考虑到生活经历对寒门学子的影响,这不仅仅是高考命题“城市化倾向”的问题,因为城里也有寒门学子,他们或许同样没有这种阅历。要我说,这是一种“嫌贫爱富”的命题,显然有失公平。

其实当今农村的教育资源犹如乡间小道,城里的教育资源犹如宽阔的高速公路,寒门学子们咋能不输?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如今成了农村孩子遥远的梦,也就并不奇怪。

文/洪巧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