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宝”守好绿色家园——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见闻

27.09.2018  20:11
      甘肃日报记者徐爱龙 张富贵     从文县驱车向南出发,沿白水江顺流而下,一路上重峦叠嶂,山色青翠,不时伴着绵绵秋雨,构成了一幅“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画卷。大约4小时后,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口保护站。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的主体组成部分,辖陇南市文县、武都区的10个乡镇。”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万年介绍,这里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动植物珍稀程度较高,是甘肃省乃至我国西部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物种基因库。而地处陕、甘、川三省交汇地带的碧口保护站,则是园区大熊猫分布集中、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保护区建设情况,我们从碧口镇李子坝村的一个山谷徒步向核心区进发。两侧的山峰壁立千仞,山坡上覆盖着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因为没有人为活动破坏,这里的河水清冽冰凉,在低洼处形成一块块宛如翡翠的平面,在陡峭处则飞流直下,激起朵朵雪白浪花。河边石头上野生动物蹚水而过的足迹清晰可见。
    据了解,为保护好这片“国宝”的绿色家园,保护区实行专业管护与全民日常管护相结合保护模式,成立了村民护林队。他们除了完成保护区管理局安排的工作外,一有时间就自发到保护区进行巡护监测、森林防火等工作。李子坝村村主任王安福就是该村护林队的一员,已经干了十多年了。他告诉记者,完成一次巡护少则两三天,多则一半个月。“饿了啃几口饼子,晚上就睡在简易帐篷里。”作为护林员,没有比亲眼见到自己保护的珍稀动物更开心的事了。“虽然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但还是特别兴奋……”说起今年4月份偶遇大熊猫的经历,王安福仍激动不已。
    一只丰腴富态的大熊猫慢吞吞地走到树前,用屁股在树上蹭了几下便“大摇大摆”地走开了……这是记者从工作人员前些天取回的红外线录像中看到的一幕。据刘万年介绍,除了人工巡护外,保护区还安装了红外相机进行野外监测。每个季度都会拍摄到大量大熊猫、羚牛、林麝、金猫、青鼬等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清晰照片和视频。
    茶叶是碧口镇的特色产业,其种茶历史久远。以前村民主要用木炭炒茶,对生态保护造成严重破坏。近些年,通过营造薪炭林,发放节能炉、电式炒茶机等多种途径改变了能源利用方式,减少了村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随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大熊猫的数量也是稳中有升。据2016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白水江保护区有野生大熊猫110只,为全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首,占我国大熊猫总数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