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渭源】畜草产业助增收 精准扶贫显成效
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走进渭源县的乡镇村社,处处可见一座座整齐有序、错落有致的养殖圈舍,整洁的养殖舍内,畜禽成群,个个精气十足,俨然一副副蓬勃发展的景象,这便是全县养殖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县把发展畜草产业做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克服了牛羊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采取一些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积极推进畜草产业提质增效,努力打造促农增收致富产业,助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效,贫困村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840元。
畜牧科技服务助产业提质增效
县畜牧部门以提升养殖技能水平和科学养殖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抽调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畜牧技术人员,编制了《渭源县精准扶贫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资料》,开展多种形式技术服务,共计培训养殖户1000人次,提高了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以畜牧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养殖效益的提升。一是开展“一对一”全覆盖养殖技术培训,向畜牧科技要效益。畜牧系统138名技术人员对今年脱贫的94个重点村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进行了全覆盖培训,针对养殖企业、大户以及散养户等养殖群体,开展精准培训,推广、示范和指导品种改良、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牧草种植加工、疫病防治等畜牧兽医实用技术,为养殖大户、养殖场(小区)和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二是开展退耕还草专题培训,降低成本提效益。对农户养殖意愿强烈、退耕地较多的莲峰、庆坪、秦祁、会川、清源等5个乡镇的14个村进行牧草种植、肉羊养殖等方面的专题技术培训,通过科学种植牧草,减少养殖成本。三是进行圈舍改建及养羊技术培训,科学养殖扩效益。对全县新建的养殖企业、养殖大户选派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确保新建圈舍科学合理,共指导新建圈舍300间,并从品种改良入手,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养殖企业指导开展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畜牧养殖企业帮农户增收致富
田家河元古堆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以“共享设备”、“入股分红”、“劳务分红”等帮扶模式,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带动全村农户发展养羊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当地的实际,鼓励元古堆村养羊农户、精准扶贫户、酒钢公司援建了圈舍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享受合作社的优惠服务,并欢迎以扶贫羊只入股,享受保本分红,对上滩小区62户农户的圈舍进行租赁,签订租赁合同,每户每年600元的租金,到期按时发放;并购买配齐饲草料加工设备、开展饲草料加工,让农户无偿使用;对退耕种草的农户,免费提供牧草种子、肥料(羊粪),以市场价回收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像元古堆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这样帮助贫困村农户增收致富的养殖企业还很多,在94个贫困村中,目前累计发展养殖企业、合作社117家,通过技术培训、项目倾斜促进贫困村养殖企业、合作社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发展畜草产业的积极性,为贫困村培育了富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畜牧项目扶持促产业快速发展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在资金、畜牧项目方面重点向精准扶贫贫困村倾斜,帮扶贫困村培育富民产业,发挥产业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贫困户有致富门路。一是利用项目带动促进贫困村养殖业发展。今年向贫困村倾斜安排的项目资金达到850万元,占全部项目资金的74.5%。通过贫困村项目的实施,撬动更多的金融贷款和民间资本投入畜草产业,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发展畜草产业的积极性,为贫困村培育了富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二是通过投放良种基础母羊推动贫困村养殖业向良种化发展。畜牧部门通过整合现代农业肉羊产业化项目、畜牧良种补贴项目中良种羊投放,向94个贫困村中倾斜投放3500多只良种母羊,改良贫困村养殖品种,辐射带动农户发展良种养殖,增加养殖效益。
动物疫病防控为产业保驾护航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全县养殖大局,针对近期省内外布病高发的形势,畜牧部门对全县8个良种羊繁育场的全部羊只、200多个养羊场的全部种公羊、10%的基础母羊以及养殖大户的种公羊等全部进行了“布病”、“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口蹄疫免疫抗体”的检测,对检出“布病”阳性的羊只进行了扑杀,同群羊进行了净化;对免疫抗体低的羊进行了补免,对所有羊只逐个采血、化验,及时报告化验结果,严格做好了疫病防控工作,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饲草料储备解产业后顾之忧
通过进村入户、算脱贫细账,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草产业,建立饲草料收购、加工、配送基地,对农村废弃、焚烧的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利用,变废为宝,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养殖户解决饲草供应难题,促进畜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在渭源县元古堆良种羊繁育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采用“量化到户、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通过“共享设备”、“入股分红”、“返租圈舍”、“投羊还羔”、“劳务分红”等精准扶贫模式,成立渭源县饲草料配送中心,租赁饲草打捆机、配套青贮饲料打捆机、秸秆颗粒饲料机和秸秆粉碎机,组建饲草料加工队伍,将收购加工的农作物秸秆配送给饲草料缺乏的养羊合作社和农户;在新寨镇建立北部退耕苜蓿收购点,在会川镇建立小麦、蚕豆等农作物秸秆收购点,并与退耕种草的农户及没有养殖意愿的农户签订饲草收购合同,收购饲草200吨;在五竹镇、会川镇和麻家集等乡镇建立野草收购点,结合林业局清林防火行动,和林区农户签订野草收购合同100吨,将作物秸秆及牧草以市场价回收,变废为宝,增加农户收入,拓宽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青贮饲料的地域、劳动力和季节等局限性,有效解决了养殖户饲草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