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安定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7.02.2016  19:49

风劲扬帆正当时

——安定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一场瑞雪,给2016年的春节增添了浓浓年味,人们在欢歌笑语中辞旧迎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不禁会感叹近年来生活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十二五”时期,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马铃薯、草畜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蔬菜产业鼓足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一条条新修的硬化道路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地伏在山脊之间;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大山深处的人们喜迁新居……一幕幕场景,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姹紫嫣红、沁人心脾。

   产业:经济腾飞的名片

  “十二五”时期,该区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在高峰乡牌坊村,5亩马铃薯平均亩产达6096.1公斤,创下了全国同类型地区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宁远镇红土村村民孙小平家种植的21亩玉米通过交售秸秆收入了3万元;内官营镇进化村贫困户陈小兵种植了30多亩甘蓝,收入了20多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这些点滴,充分彰显了该区马铃薯、草畜、蔬菜三大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大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4.6亿元、24.3亿元和13亿元,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全省牛羊大县建设先进县(区)”称号,连续4年被国务院、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

  走在安定工业园区的大道上,圣大方舟、蓝天淀粉、巨鹏食品、螺钉公司、天信印务、三牛农机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初春的嫩芽,正在拔节“成长”。五年里,该区累计实施投资上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12个,完成投资9.7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由20户增加到47户,增加值由5.2亿元增加到了14.2亿元。

  在定西城区,万家和、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和购物中心相继建成,天庆国际大酒店等高端服务企业投入运营,引进建设中国(定西)西部汽车城、荣芳商贸汽配城等重点汽车后市场项目,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6.7亿元增加到32.1亿元。

   项目:彰显安定活力

  “十二五”时期,是该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创新活力不断激发的五年。通过开展“千亿元大招商”活动,引进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5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42.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9倍。

  这五年,该区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03个,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16公里,城市路网更加完善;投入资金2.08亿元,对安定工业园、马铃薯产业园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安定现代商贸物流园等片区规划有序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实施1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安置房4051套;公园改造、广场建设和绿化亮化全面加强,绿化率达到32.1%; 供热管网、排水系统等市政设施更趋完善,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这五年,全区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宁远镇羊营村搬迁户吕万贵搬进了易地搬迁点,实现了住房梦;在定西城区,西岩山根的棚户区已经不在,览山国际小区拔地而起,原先住在这里的人们已经搬入新居;市二院住院部楼、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乡镇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中央、省级和市区电视节目信号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

   基础设施:幸福提升的“标尺

  “以前,我们吃水确实困难,家里四眼窖都接不上。现在,水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发展就更有希望了。”前不久,李家堡镇东坡村村民刘英一家结束了多年吃窖水的历史,用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自2005年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该区共建成集中供水点952个,完成入户4.68万户,占能入户6.32万户的74%。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全区17个乡镇60个贫困村的5.94万人喝上方便、稳定、安全的洮河水。

  同时,该区不断加大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对接出境路、建设联网路、打通断头路为重点,加快构建干支相连、村村通畅的农村交通网络。兰渝铁路、宝兰客运专线等交通干线顺利建设,国道312线安定段和定临公路完成改造,对外连接更加畅通;通乡(镇)油路全部建成,83%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使农村出行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推进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电网改造率由65%提高到94%,低电压问题基本解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36万户,易地搬迁安置群众3990户1.95万人,加强基础设施和后续产业配套,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应搬尽搬、稳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