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倡议建立“疍家学”独立学科

03.06.2014  14:50

  中国兰州网6月3日消息 (记者王辛莉)首届三亚疍家文化论坛2日下午在鹿城举行。来自海南、广东、福建、广西、湖北以及香港等研究疍家文化的专家学者和疍民代表等二百余人共聚论坛。海南大学原文学院院长周伟民教授、海南大学教授唐玲玲在论坛上倡议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疍家学”。

  周伟民教授和唐玲玲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人文学者,对疍家文化数十年跟踪研究。

  周伟民教授表示,国内学术界对疍家的研究论著非常丰富,历史过程漫长,奠定了“疍家学”的资料基础。

  周伟民认为,“疍家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疍民古代写作“蜑”。“蜑”作为族群的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涵不断变化。宋代以前,“蜑”的专称主要用于指代巴州蜑或荆州蜑;宋代以后,“蜑”更多用于指代两广、福建一带的沿海港湾和内河、以珠江三角洲较多的水上居民。“蜑”的泛称一直用来借代非汉人族群,与“蛮”的泛称同义。专称则是人们所言的疍家。

  周伟民介绍,从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疍民开始,到宋代,乐史《太平寰环记》等以及诸多著名诗人对疍家均有多方面的描述,内容十分丰富。明代以后,对疍家的生活习俗、疍民采珠的艰辛和官府对疍民的管理等,记载更为详细;尤其是疍民有自身一整套稳定的、传承的风俗习惯,包括疍民对自己的命名,以江海水域来维系群体的文化认同意识、笃信神灵、亲水生产生活方式等,都与陆上居民大相径庭。佐证“疍家学”有一贯的自成体系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方法,同时疍家人的后代子孙对疍家身份有认同。这些均是“疍家学”能够成立的关键。

  周伟民称,“疍家学”的建立与展开,不能离开中国历史文化的宏大背景。疍家是与汉族大传统文化并列存在的人群,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是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这是“疍家学”的学理基础。

  周伟民认为,对于疍家研究,比如疍民身份界定、疍民基层组织、疍民赋税、疍民生存状况、疍民与政府关系等问题,仍有深入的必要。至于疍家民俗,需要做更多的田野调查。这些都为“疍家学”留有广阔学术空间。他还强调,当代疍家,人数仍然可观。“疍家学”应用性较强,有迫切的社会需求。

  建立“疍家学”独立学科的倡议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同。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司徒尚纪表示,以族群为研究学科已有先例,比如客家学、广府学、潮汕学等。“疍家学”可以系统研究疍家族源、分布、结构、历史、经济、文化、体质以及疍家变迁、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