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部分学校因场地所限 足球难“开大脚”
原标题:我市探索足球特长生招生政策部分学校因场地所限难“开大脚”
足球进校园究竟该咋踢
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 记者 李超 摄
中国甘肃网4月14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孙亚斐 实习生 刘惠平 廉亚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足球怎么进校园,足球课怎么上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是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开启足球之旅。4月13日,记者从城关区教育局了解到,教育局正式下发了《城关区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每一所学校每学期原则上不少于10课时的足球课,同时,足球踢得怎么样将直接与学校绩效挂钩,进入年底总评。另外,城关区也同步开始探索足球特长生小升初的招生政策。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城关区具有200米操场的学校仅有6所小学,也就是说,还有很多学校根本不具备“开大脚”的条件。
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足球课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从现在开始城关区要打造不少于8所足球特色项目学校,建成有较高运动水平足球队不少于16支。校长是校园足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校要因地制宜全面普及校园足球。一是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学期原则上不少于10课时,特色项目学校每周保证1节足球课。另外,把校园足球纳入阳光体育运动之中,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参与率要达到90%以上。同时,建立“学校——学区——足协”三级课余训练网络,科学开展课余训练;建立健全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制度和代表队建设制度,所有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应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为喜欢足球和有足球特长的学生提供训练机会,并做好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的基础上,对足球特色鲜明的学校予以扶持,以点带面推动城关区校园足球的全面普及。城关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足球课只是载体,同时还要开展比赛,保持足球的竞技性。有条件的学校要定期组织班级、年级联赛、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赛事交流活动。最需要关注的是,《方案》提出把校园足球纳入教育教学绩效评价,对各校校园足球组织领导体系、制度措施、课程设置、活动内容,保障条件、活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与年终教育质量评估结合。足球特长水平的记录还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档案。探索激励学生长期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机制的建设,探索足球运动优秀小学生小升初对口直升的相关招生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