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评论写作中的“炒剩饭”现象

21.09.2014  13:37

首先解释下何为“炒剩饭”,就是将自己早先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更换下新闻由头,文章内容几乎原原本本,然后重新投稿,被媒体采用刊发。

说实话,评论写作“炒剩饭”确实是一条捷径,神奇的国度,各类新闻事件总是会重复上演,例如矿难、例如贪官落马、例如官员“偶遇”作秀等,循环往复的类似新闻事件就为评论写作“炒剩饭”提供了新鲜的素材,将新闻由头一换,中间原封不断“借鉴”之,结尾稍加修改,提及一下最新的新闻事件,一篇时效性很强的评论文章就出炉了。

结合我自己的编辑工作来看,“炒剩饭”做的“最好”是某周姓评论员,只要出现类似以往发生过的新闻,他的来稿,只要一搜索,必定能找到之前稿子的影子。按照这种做法,只要好好写个一两年稿子,把该写的新闻事件都写到了,下半辈子就基本上可以靠这两年的稿子包打天下了。

对于这种行为,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是抄袭,也有人说不算抄袭,顶多算偷懒而以。而我个人赞成前一种观点,这也应该被认定为抄袭,只要引用已经发表过的文章而又未标明来源,就是抄袭。对于这种“炒剩饭”的行为,我也是鄙视加抵制的。

评论文章其实近年口碑并不尽如人意,有人称其为“脑残文体”,也有人说是纯粹的情绪宣泄,更有不少人单纯为了稿费而写作,完全忘却与抛弃了评论文章存在的本义。“炒剩饭”现象,就是评论写作功利化最突出的表现。我认为不管是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警惕这个问题。

不抄袭,不“炒剩饭”,有感而发,理性建言,让评论写作回归其本真,让评论文章能真正起到启迪思想、建言献策、引领舆论的作用。

文/夏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