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村庄 ——卓尼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走笔

25.01.2017  15:34

  行走在卓尼县木耳镇冰古村,无边的绿色让人流连忘返,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称道。

  卓尼县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生态立县”方针的指引下,走上一条“绿色小康”之路,一幅独具特色的美丽画卷缓缓铺开。

  提起卓尼,大多数人会想到蓝天、白云、森林、草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卓尼的财富,应该惠及每个老百姓。”这一理念几乎成为卓尼县近几届领导班子的共识:自然资源保存完好的农牧村,一定要发挥优势,让农牧民享受良好生态。

  2016年,卓尼县围绕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四大工程,投入资金50369.3万元,建成4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前,全县4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工程、“三改”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多数村组整合项目已竣工,群众自筹自建项目完成率90%。各乡镇党政负责人到施工现场指导检查,驻村工作组和村监督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督促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安排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管理,建立了乡镇、村组两级台账。其中,尼巴乡格拉村新建面积1078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处、面积914平方米的停车场1处,新建小学1座,扶持藏家乐15户,扶持专业合作社1户。

  木耳镇地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大峪沟沟口,201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近年来,木耳镇按照“旅游产业兴镇、能源建设带镇、输转劳务富镇”的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药材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藏牦牛、藏羊的育肥养殖规模,加大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务工技能培训力度,优化路网结构,改善全镇交通、运输条件,争取村道硬化项目实施,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文明小城镇。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卓尼县同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移风易俗,组织农牧民文体活动等,转变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农牧村文明程度。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成为主要阵地,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牧民生活,也提高了农牧民保护生态的自觉性。

  卓尼县大峪沟景区内塔古村村民马志强以前在外地打工,后来学了厨师手艺在卓尼县城餐馆当厨师。随着国家4A级景区大峪沟的开发建设,马志强和家人抓住时机,修建了藏香园农家乐,并精心装修。“生态品牌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是大峪沟的好山好水为我们铺就了致富门路,我们都是沾了生态旅游的光才过上了好日子。”谈起自家这几年来发生的变化,马志强一脸喜悦。

  如今,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已成为展示卓尼县新农牧村建设成就的窗口,“绿色小康”路越走越宽。卓尼县创新思路,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注入新的内涵。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卓尼县将着力打造村容整洁、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小康村225个,惠及11931户57251人。(记者赵梅 通讯员王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