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央行纷纷“瞄上”人民币 成为储备货币势不可挡

29.08.2014  14:04

最近,外国央行开始“扎堆”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力争成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人们注意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逐步加快,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趋势不可阻挡。专家指出,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与金融实力的不断增强,改革红利的释放又将为人民币地位的巩固增添新的持久动力。

1 各国抢做人民币生意

8月26日,又一家人民币清算银行在欧洲金融重镇法兰克福正式揭牌成立,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新的里程碑。德意志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受调查企业期盼着,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人民币直接进行结算,以提高结算速度,规避经营风险。

之前,已有多家国外央行争抢人民币生意。如,7月3日,韩国银行与中方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6月29日,法兰西银行、卢森堡中央银行同时与中方敲定人民币清算安排;7月28日,中国银行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共同开发的人民币清算系统正式投产,人民币已经成为首个纳入澳大利亚本地清算系统的外国货币。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对哪种货币而言,对它的需求无疑是该货币地位“硬指标”的体现。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最新统计表明,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常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七大支付货币,到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支付总额已达到全球支付总额的1.55%。相关统计表明,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50家的中央银行正在积极准备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可以预见,人民币清算的普及不仅将方便国人出境旅行、经商,更是中国经济在世界各地“小伙伴们”的福音。

2 普遍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事实上,人民币被各国央行“热捧”,基于大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人民币被看好、被需求,体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实力与发展势头。其实不仅是人民币,任何一种货币的地位从根本上讲,都来自于这个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实力。过去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货币,恰恰是依赖于美国战后在全球独一无二的经济、金融及科技实力。而这也恰恰是人民币当前被追捧的根本原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对本报记者表示。

一种货币被看好有多种原因,“从贸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额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从金融上看,各国市场普遍存在‘人民币在未来国际金融交易中使用频率将提升’的预期,这些都提高了人民币的流通与支付需求。”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刘程说。

专家指出,人民币被“看好”乃至“热捧”,不仅有客观原因,还有主观原因。在人民币大踏步走出国门的背后,有中国政府近年来在顺应经济发展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为人民币国际化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3 成为储备货币势不可挡

自1973年奠定战后世界货币格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开始,世界储备货币一直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IMF统计数据显示,尽管美元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储备货币,但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已由2001年的峰值72.7%,下降到如今的6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从长期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并逐步发展成为储备货币势不可挡。“一方面,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转方式、调结构、释放改革红利等积极因素又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注入了持久动力;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币值较世界其它主要货币而言一直比较稳定,可以说稳中有升,这些都为有强烈‘保值增值’需求的各国央行提供了储备人民币的强大动力。”谢太峰说。

专家认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还需解决人均GDP较低、低端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基本问题,人民币要取代美元应该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不宜盲目乐观或急于求成。

放眼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有如滚滚车轮,前进虽徐,但势不可逆。专家预计,随着中国社会各领域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必将在改革红利的催化下释放出更加惊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