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畔神奇牛站
走进牛站,走进了河湟地区千古历史的画卷;踯蹰牛站,徜徉于神奇美妙的民间文化艺苑;回味牛站,解读峥嵘岁月、往事长歌、浓浓乡愁。
牛站是连城古镇神奇的驿站。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永登县连城镇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完整的土司衙门建筑群,名扬西陲,以土司政权驻地和秀美奇绝胜地吐鲁沟自然风光而成为黄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牛站村就坐落于连城镇大通河西岸,是连城古镇通连青海、融汇多民族文化、防御外侵的门户,曾名丰乐堡取“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之意,是古老的八堡之一。明清时期是鲁土司的重要属地,也是汉藏文化、商贸交流通道、茶马交易古驿站。民间说这里的地形如卧牛,叫名牛站是期望卧牛站起来了的意思。民间也有另一说法,是连城十二世鲁土司鲁华龄因战功显赫,清雍正三年(1725年)将青海目勒得尼管辖的上、下马尔等八族藏民赏给鲁氏土司世隶为民。自此,这里的藏民每岁为鲁府上贡大批肉牛,路过丰乐堡寄宿或歇脚,故称牛站。
牛站是河湟地区史前文化发祥地。大通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五千多年前就有古先民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马家窑文化。牛站村以大通河畔山环水抱、与河湟两谷的沟通,使这里成为古人首选的生活佳地。因此,这里的史前文化极为丰富。位于牛站村西的山岑上、下坪古文化遗址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出土了大量形态各异、内容丰富、器型繁多、纹饰精美的彩陶。1958年就被永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站记录了唐蕃古道的峥嵘岁月。古羌人曾在这里过着丰足的生活,强大后屡屡进犯中原。西汉开发河湟地区,拒守羌人入犯,赵充国在此地一带大规模屯田并开辟甘青通道。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人秃发乌孤为广武侯(今永登),后自称西平王,迁都乐都,这里是他们迁徙驻扎扼守的重地。隋大业二年(公元609年)隋军经浩门(今永登县河桥镇境内),过大通河,围攻吐谷浑,吐谷浑仙头王率男女10万余人口由牛站来投降。唐代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商贸往来,使者纷沓,甘青通道由此畅开大门,中西文化尽相交流传播。唐末又被吐蕃占据,与唐抗衡。北宋王安石派王厚、王韶等收复浩门,并在大通河东岸筑城对抗西夏。北宋时西夏占领庄浪河川,丝绸之路中、东线被掐断,此时的丝绸之路就是从兰州经浩门至景阳岭、俄博河谷北侧入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从兰州经浩门越达板山经湟水流域进青海,牛站就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渡口,宋代这里是吐蕃、西夏、北宋争夺的三角地带,牛站不仅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甘青驿道畅通,而且是扼守金城、西宁的重要军事要地。宋代陕宪郭傅师巡按震武军,元代西藏法王萨迦贡噶坚赞及其侄子八思巴应阔端王之邀赴凉州会盟,都从此这里通过。明代,这里是鲁土司的辖地,明末九世土司鲁允昌在西大通堡(河桥)与李自成起义贺锦部作战,在西大通堡战败,退守连城,义军攻占连城,杀鲁允昌并俘其子鲁宏,义军又顺牛站大坡进军青海。历史上牛站始终是往来甘肃、青海的要道,直到民国后期因享堂峡道路的开通改道而退出了其历史重任。
牛站的九天圣母神奇玄妙。九天圣母是道教信奉的著名女仙,传说中主要职司是掌授兵法天书,扶助应命英雄。牛站人十分信仰九天圣母,每年三月初七这里都举办纪念九天圣母的庙会活动,当地人俗称“大菩萨会”。牛站民众将九天圣母的纪念起源与清朝时的甘肃牛站籍大将何虎臣联系在一起,认为牛站九天圣母的信仰活动最初正是由何虎臣所倡立的。
著名记者范长江于民国25年(1936年)1月途经牛站的记述:“因过河费时太多,天已不早,乃宿于大通河西岸半山之牛站堡,这一天只走了一百多里。牛站堡根本没有旅馆,我们是随便找民宅来往宿。这里因为有牛站堡,所以山也叫‘牛站大山(坡)’。张其昀先生游历青海之后,给了青海两条山的名字,湟水之北,大通河之南,叫湟北山脉;湟水之南,黄河之北的,叫湟南山脉,从此,这两条山脉才有统一的名称。我们要翻越的牛站大山,就算是湟北山脉的末稍了。
牛站山高九千余尺,山为土质,四望积雪连云,阴寒彻骨,山横长四五十里,上下坡度之大,使人几疑其非汽车路之模样。尤以西坡之陡急,即骑马者亦须下马,始可免去危险,而此‘无畏汽车’竟敢上下于期间,不能不谓为奇闻。”
今天,回味那些文字,就别有情致。时事变迁,牛站早已换了人间。
牛站是民间文化的沃土。牛站是能工巧匠的聚居地,在久长的农耕生活中,涌现出了大批的能工巧匠,铁匠、木匠、银匠、石匠、鞋匠、炉炼匠和方便群众的磨、油、醋、糖、酒坊,让村子成为一个完备的小世界。这里的画师在八宝川绘壁画、建筑彩绘、国画、棺材彩绘、家具彩绘等,深受当地人喜爱。尹氏就是代代传承的艺术家庭,从事着小手工作坊,以银匠为业,加工银器、头饰、绘画脸谱、棺材、建筑彩绘、国画、木雕、皮影人物等。曹氏家族也是牛站的民间文化之传承者,后辈多有灵悟,从小师从学艺,在连城、天祝、临洮、青海等地的宗教、园林场所都有他们的雕塑、彩绘作品。
牛站的高高跷精彩、惊险。社火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牛站的高跷是社火中的重头戏,源于古代巫术,是与天神相接近的一种传神活动。由青年男子踩,以戏剧中的本戏为主,演出时有三十幅跷子同时巡街表演,行动自如洒脱。演出时以《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封神榜》《五典坡》等历史戏剧为主,在表演中即有巡街行走表演,也有广场表演。广场表演中有穿插、套四门、拉圆场、圈心、走二龙戏珠等,以八卦、太极图为表演形式,突出道教文化色彩。表演半个多小时,配以音乐,乐曲有戏剧唱腔、锣鼓。踩锣鼓点子行走、表演。跷子所到之处有群众跪下让高跷跨过,以祈吉祥。跷子高可达3米,跷腿用漆涂成绿色、红色的几段落,色彩绚丽,与传统戏服相映衬,到村上各庙宇去表演,有燎火、上香等民俗活动。在旧社会每年都要到连城鲁土司衙门表演。旧时表演者能在高4米的城墙上行走,给人自然表演的洒脱感、惊奇感。
牛站的青苗节会是一方民众的文化盛宴。牛站村的青苗会在八宝川地区久负盛名,以浓郁的地方风情、神秘的民间信仰、热闹的民间艺术表演和广大民众的心理趋向而盛况不衰,延续着一方民俗文化,凝聚着八方民众心力。青苗会,由来已久,相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河州镇做总兵提督一品顶戴的何虎臣返回故里探亲,于三月初七日光临圣母庙奉香,适逢众人为菩萨冠戴,时地方绅士请求军门大人“为圣母元君定一圣诞可否?”大人略加思索后高兴地回答“今日就好”。于是三月初七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庙会,从那时起一直沿袭下来,成了牛站村的传统节会。这一传统节会历来办得比较隆重。旧时村上要请戏班子公演三天,耍猴、驯犬、演皮影、放洋片、小杂耍的人赶来助兴,显得格外热闹。如今已成为连海地区乃至甘青交接地带的民间文化盛会。从传统中脱变,在继承中创新,牛站青苗会,渐渐成为了连海地区大众的节会、艺术的节会。
大通河畔神奇美丽的牛站村,山水灵秀,民风淳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连城镇的一块文化沃土、精神富地。往事如烟千秋过,悠悠心头万般情;前程似画百姓绘,锦绣蓝图十里春。沐浴着党的朝阳春晖,踩踏着小康进程的节奏,牛站将会融古烁,乘势而上,再度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