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铸师魂

13.10.2015  02:12

张启龙在讲课

    三岔镇距离周边的西峰、镇原、环县都有90多公里的山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冬季极其寒冷,夏季酷热难耐,春秋多沙尘暴天气,好多分配来的老师都是匆匆来匆匆走,最多坚持不过一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的张启龙毅然扎根在了甘宁交界处的镇原县三岔中学,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武装自己,完成梦想。

    令校长意外的是,张老师并没有像那个老师一去不复返,而是从此在三岔镇扎下了根

    今年33岁的张启龙2004年毕业于陇东学院物理系,2005年12月通过招考,被分配到镇原县三岔镇董渠小学。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学,至今还没有通公共汽车,每次回家需要步行1小时才能坐上公共汽车。离家近的老师放学后就回家了,只有他吃住都在学校,办公室同时也是他的宿舍。

    憨厚朴实的张启龙老师告诉记者,刚去董渠小学报到时,校长用欢喜而又落寞的眼神看着他说,上次分配来的年轻人,报到后就哭着回去了,再没来过。然而,令校长意外的是,张老师并没有像那个年轻老师,一去不复返,而是从此在三岔镇扎下了根。

    学校安排他承担三、四年级的英语,二年级数学,以及远程教育资源的接受和管理工作。令他感到奇怪的是,他发现这个学校的英语课只有一节,尽管排了课表,但形同虚设。细细一问,才知道不是老师不上,而是除了他和另一个临时代课教师外,其他老师年龄都在40岁以上,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而他算是最“专业”的英语老师了。他主动请缨,学校的英语课由每周的一节课改排为两节,同时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帮助其他老师学习教英语,一学期下来,这里的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起色。

    这个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每天都要走很长的山路来读书,有的甚至走十多里路,每天早晨到校时,背两个馒头,一瓶水,拿根大葱当菜。为了让孩子们在冬天能喝到热水,他还承担起了给学生烧水的任务。

    第二学年,他就被三岔学区任命为教导主任。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他通过多媒体来教学。后来虽然由于费用而搁浅了,但他还是利用每天晚饭后的时间,组织培训老师们学习使用电脑,开展多媒体做课、观课、议课活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他尝试用ppt课件展示,生动形象,学生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接受得也不错。在学年末的统考中,他带的数学从学区的第13名,跃升为第7名。

    在逐步熟悉教学技能的过程中,他深深感悟到:作为老师,一定要在备课和落实上下功夫

    2007年,张启龙被招录到三岔中学。刚到学校,由于物理老师紧缺,他一口气承担了三个年级四个班的教学工作。身处农村中学,生源很差,学生的基础都不好,教学难度很大。

    有一次他叫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这位同学几乎抖了起来。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学生缺乏锻炼。他就对这位学生说:“虽然你是学生我是老师,但我们是平等的,只有通过你回答问题,才能反映出你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一连几天他都有意提问这个学生,终于,这个学生的羞涩害怕消失了,表达也流利了。

    2010届有个叫柳志才的同学,他发现平时柳志才思维敏捷,基础扎实,但月考时的成绩却勉强过60分。他立即与这位学生面对面分析,发现问题出在平时懒散、粗心大意上。通过一段时间的紧盯和训练,客观地确定学习目标和积极鼓励学生,高考时,柳志才的物理考了96分。

    在逐步熟悉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张启龙深深感悟到:作为老师,一定要在备课和落实上下功夫。备课时,要考虑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在课堂组织和语言表达上,要多下功夫,多提问,多鼓励,多讨论,多上多媒体课。课后,要多找同学聊天,多了解,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障碍,达到及时解决和巩固的效果。

    2012届,张启龙担任年级组副组长,同时也是高三(5)班班主任,直接参与了管理,每天他都身体力行,早晨和同学同时到教室,晚上等学生睡下后再去休息。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丰收,2012年高考中,他所带的班级刷新了学校纪录,重点进线人数8人,二本进线人数20人,都创历史新高,他被评为县级高考优秀科任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高考优秀管理者。

    “虽然这里教学条件、生活环境差,但山村的孩子信任我,也更需要我。我已扎根这里,无法离开。

    就是这样一位勤勤恳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却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艰辛和变故。张启龙的父母为了供他上学,常年务农,竟积劳成疾。2006年2月,母亲被诊断为乳腺癌晚期,怕影响工作一直瞒着他。母亲手术后定期做化疗,白天上完课,思母心切的他买了摩托车,骑车连夜赶回一百多公里外的老家,目的就是为了多看母亲一眼。困苦忙碌的每一天,只有两小时的休息时间,张启龙觉得要崩溃了,无数次想过要调离这个偏远的山区学校,哪怕辞职也行,然而父亲却教导他:“男子汉大丈夫,要能勇敢面对挫折,家里还有我,你的学生们马上就要高考了,不要把孩子们的前途耽误了。”张启龙听从父亲的安排,把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

    2009年7月,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病重的岳父也逝世了,家人的相继离去,让他觉得天真的塌了……悲痛过后,他又振作精神,回到了工作岗位,而父亲则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守着他们的老家!

    在三岔镇当老师的十年中,很多老师都调到了县城,也来了不少新老师,家人朋友都劝说他调到县城去。张启龙也曾想过调回家乡,想过辞职,想过调往县城。但他发现他已经在三岔镇扎下了根,已经和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告诉家人朋友说,“虽然这里教学条件、生活环境差,但山村的孩子信任我,也更需要我。我已扎根这里,无法离开。”兰州晚报特约记者张明祥文/图

    咨询热线:13359433612报料电话:0931-4286666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路299号兰州报业大厦11楼,兰州晚报文体部“马云乡村教师奖”评审小组收。(邮编:730000)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
全国高校BIM大赛甘农大学子获佳绩
    兰州晚报讯(记者马文艳)中国建筑学会近日公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