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帮扶干部真是好”——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锁家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纪实

02.06.2020  09:30

   本网记者  李红军  通讯员  魏丽  杜小娟

  “老张这一调走咱们见个面都不容易了,王书记,你们帮我们这么多,于情于理今天你们都得到我家吃个饭!”初夏的早晨,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锁家村部里传来了一阵喧闹。

  听说驻村工作队队员张森可能会调走的消息,村民马学海、苏西女一大早就包了饺子、做了凉粉赶来村部,一个劲儿地要把第一书记王钰往自个儿家里拉。

图为崆峒区大寨乡锁家村驻村工作队员队员慰问贫困户(张双平  摄)

  2017年9月,脱贫攻坚战战斗正酣。为响应号召,崆峒区税务局驻大寨乡锁家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钰、王育忠、张森毅然打起铺盖卷,向扶贫一线大寨乡锁家村挺进。

  自此,这支平均年龄53岁的“老队伍”,一身土、两脚泥,行百里路,进百家门,问产业、问村情、问疾苦,沉到基层与群众打成了一片。

   扎根

  大寨乡锁家村地处崆峒区南部山塬区,现有395户1358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村民主要以种养殖、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是大寨乡有名的落后村。

  “做群众工作要带感情,才能以真情换真心。”王钰说。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干部,这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白天入户帮扶,给贫困户解决各种困难;晚上点灯熬油,汇总数据,撰写帮扶计划……只有把情况摸清楚了才能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吃在山里、住在村里,一户户走访调研,一家家帮选致富路。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存多少真情。200余次入户,协调联系部门政策,帮扶单位自筹资金……每一天,队员们都在和时间赛跑。

  供水点、太阳能路灯、贫困户的围墙、村部的院落、娃们的就学、教学点的教具和劳务输出的对接……锁家村积年已久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实干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要变‘输血’为‘造血’,真正使老百姓富起来。”王钰队长有着清醒的认识。

  除了落实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外出务工等增收措施外,工作队还动员村里5户贫困户入股平凉市海寨沟新兴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每户分红近2千元。与此同时,村民们在该公司也实现了就业,多了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锁家村年降雨量少,土地产量低,工作队把产业扶持作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积极鼓励老百姓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家住南山的村民马忠英,日常用水只能到供水点取。用水不便使打算发展养殖业的他顾虑重重。工作队得知后,第一时间向帮扶单位做了汇报衔接。今年,老马家顺利通上了自来水,他也放开手脚养起了牛。眼下,养了7头牛的他算了一笔账,年收入能达到5-8万元。在养殖大户马忠英、马三山、摆文恩的积极带动下,村民们发展养殖业的热情和能力日渐高涨,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的成立条件日趋成熟。

  不在村民家里谈,就在田间地头干。身子沉下来,心贴心地帮。“别看咱驻村干部都是城里来的,现在都成种地的行家了!”对于行动不便、劳动力不足的村民,工作队不仅协调来了拖拉机,还扑下身子帮着铺膜、播种,引来了乡亲们的夸赞。

  如今,锁家村80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全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6800元。

   连心

  “虽然我家里遭了大难,但是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渡过了难关,你们就是我的亲人。”谈及帮扶单位崆峒区税务局和驻村工作队,村民锁文奎满怀感激。

  对于贫困户锁文奎来说,2019年的冬天尤为寒冷。半月之内,老伴与独子的相继离世已令他悲痛欲绝,而家里仅有的1000块钱根本无法安葬老伴,77岁的锁文奎近乎绝望。

  刚刚料理完锁文奎独子后事的工作队员们听到这一消息后,连夜赶到老人家中安慰:“叔,您别急,您的情况我们了解,我们给您想办法!”申请应急救助资金、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组织乡亲帮忙,经过多方努力,老人最终渡过了难关。

  “逢年过节白面大米,冬天棉衣棉被、春耕籽种化肥,又是修房顶,又是扫院子,还时不时地到家里问寒问暖,你说还要咋呀,就是亲人也比不上!”

  “咱们的帮扶干部真是好啊!我娃辍学后,工作队三番五次上门劝学,还自己出钱给娃买学习用品让娃上学。”

  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一桩桩关乎民生的大事,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工作队都实实在在办、扎扎实实干。

  “工作队的同志来村里快三年了,在他们的全力帮助下,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前两天听说队员张森可能要调走,大家舍不得得很。工作干成这样,让人不佩服都不行!”锁家村村支部书记杨贵福不禁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