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发展基础 引领提质增效——甘肃省标准化工作综述

08.07.2016  05:00

  中国兰州网7月7日消息 数字反映成果,数字折射发展。

  在标准化战略的引领下,我省出台了涵盖全省循环经济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农业等4个重点产业的标准体系规划,涉及各类标准4000余项。

  在标准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先后成立11家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在标准化战略的带动下,我省企业标准化意识不断增强,采标企业和产品覆盖了近20个主导行业。

  在标准化战略的推动下,我省标准实施效益日益增强,在农林、旅游、民政等各领域开展各级标准化试点示范3500个以上。

  ……

  近年来,我省紧密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基础保障、创新推动和技术引领作用,在甘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我省将标准化战略作为质量强省活动的主要抓手,着力标准化战略顶层设计。2014年,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0年)》,亮出了标准化战略助推“甘肃制造”的旗帜。成立了以副省长夏红民为组长,30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为强化省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扎实推进甘肃省标准化战略实施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2015年,印发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描绘未来5年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蓝图。全省14个市州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标准化战略或意见,成立了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从省到市州、县区各级层面协调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助推农业产业规模发展

  近年来,我省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紧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等一系列地方标准纷纷出台的地方标准。截止目前,批准发布实施的农业地方标准1800余项,形成了覆盖全省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农业标准体系。苦水玫瑰、金昌啤酒大麦、靖远羊羔肉、甘谷辣椒、酒泉洋葱、张掖制种、武威葡萄、定西中药材、陇南油橄榄、平凉金果、庆阳干果、甘南牦牛等一些特色优势农产品都有了具体科学的地方标准。部分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完备,如《兰州百合》系列标准,涉及兰州百合从品种选育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和贮藏的全过程。这些标准的制订和实施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按照“试点探新路、示范树标杆”的工作思路,我省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农业示范区建设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8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4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相配套的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基地覆盖全省14个市州75个县(市、区),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覆盖率均在7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已经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的开展,有力推动了这些农产品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涌现了甘肃亚盛集团、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以标准化为纽带,带动农户按照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形成了“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用经济纽带将成千上万农户联结到龙头企业之下,将众多的农户串成一条产业“巨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标准化催生了下河清啤酒花、一月红提牌葡萄、高原夏菜、临洮花卉、清泉人参果、民勤甘草、秦安花椒、陇南橄榄油、甘南牦牛肉、兰州百合、张掖花寨小米等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40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0个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天祝白牦牛地标产品入选中-欧互认清单。武都红芪地标产品在全国第一次估价中品牌估价达18亿元。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近20亿元,年出口额达到2543万美元,有机食品产值达到6亿元,均比2010年增长一倍以上。示范区建设20年来,示范区农民普遍人均收入与示范区建设前相比增收300多元。种植业亩产最多的增加了389公斤,亩产最少的增加了7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