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主导产业 打造中国药都

28.05.2014  18:37

 

     

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及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医药产业中的职能作用,以质量品质为基础、储运能力为重点、科技进步为支撑、园区建设为载体,逐步建立标准化种植、现代制药、仓储物流、科技支撑、信息化服务和质量监管体系,着力构筑集中医药生产、加工、研发、仓贮、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使中医药真正成为推动定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极。

      一、完善工作思路,壮大中医药产业。

    市委、市政府依据全市道地药材种植规模优势、仓储适宜优势、加工增值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以构建定西国家中药生产原料供应保障基地为契机,力促中医药产业优化升级,使中医药产业逐渐步入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贮藏、精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的新型发展阶段。为此,市政府进一步调整充实了中医药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重新修订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了《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园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中医药产业发展开始步入了“快车道”。

      二、实施育苗工程,加快良种化步伐。大力实施种子种苗、试验示范工程建设,依托科研单位和科技园区,成功选育出当归、黄芪、党参三大中药材新品系8个,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选育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当归、黄芪、党参新品种(系)示范种植均占到50%,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用。筛选和成功驯化出防风、羌活、独活、丹参等30多个适宜全市不同生态区种植的品种,并试验研究了10多个品种的综合配套技术,建立示范种植基地50多个5600亩,对丰富当地中药材品种资源、有效抗御市场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对岷归2号、黄芪2号、渭党2号等新品种种子通过神州8号飞船进行了太空搭载,有望选育出更高产、更优质的中药材新品种。

      三、产学研结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中药材加工和制药企业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联合组建成立省、市级中医药工程技术中心4个,实施中医药科研项目39项,已有20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开展了以当归、党参、黄芪为主的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有机肥施用等各类田间试验54项,均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先后完成了当归、黄芪、党参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种植地土壤样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测定及一批功能食品、保健品配方工艺技术研究和药品前期研究等科研开发工作。市政府与香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签订了《中医药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了中医药产业科技合作协议。随着一系列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建立,为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科研平台,增加技术储备,并通过具体合作项目的实施,把定西作为引进优势科研力量的“桥头堡”,借助外力发展定西乃至甘肃的中医药产业。同时,在陇西县组建了“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中药材陇西分中心”,承担全省范围内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鉴定、原药有害成份鉴定、产地环境评价、中药材有效成份分析等工作。

      四、推行GAP示范种植,提高原药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实施GAP基地建设工程,共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44.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40.1%。制定推行中药材省级无公害质量安全标准、中药材标准化GAP标准、,当归、黄(红)芪、党参、甘草等符合GAP种植规范的操作规程(SOP)。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中药材40多万亩,并在全市形成了以岷县为主的当归、陇西为主的黄(红)芪、渭源为主的党参3个特色优势种植带。

      五、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提升产业集聚优势。围绕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全市已开工建设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岷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渭源县工业园、渭源会川工业园和安定区巉口园等5个中医药为主的经济产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不同进展,入驻企业总数达到87家。其中,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有18家企业入驻,意向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一方制药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千金药业、丽珠参源、奇正藏药、康美药业等13家企业中医药精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六、提高企业加工能力,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11年,全市36户重点中医药加工企业有32户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总产值15.48亿元,工业增加值3.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33亿元,实现利税2.1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6%、46%、45%和6.9%。全市十大行动计划中重点实施的中医药产业项目有19个,项目总投资12.8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9亿元。有36个项目已经争取到国家和省上项目经费4709万元。其中,争取到陇药产业专项12项,项目扶持资金1870万元,项目进展良好。2012年,有15个项目争取到陇药产业专项资金1522万元。甘肃扶正、岷海、效灵、金羚、陇原中天等5家中药材加工和制药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七、完善流通体系,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全市已建成陇西文峰、首阳和岷县“当归城”等6个大中型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中药材30多万吨,交易额70亿元,其中陇西文峰、首阳两大市场常年交易的中药材品种达500多个,仅大宗品种有130多个,年交易量18万吨、交易额20亿元,成为仅次于安徽亳州的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以及北方大宗中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在陇西文峰、渭源会川、岷县“当归城”均建有“全国中药材信息发布中心”,全方位提供产、加、销、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冷凉干燥的气候资源条件还催生了仓储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南药北贮”的地域优势,涌现出了一批以陇西惠森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仓储企业,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已达25万吨。

八、注重质量和品牌,提升产地优势。市委、市政府以打造“中    国药都”为目标,按照“绿色、道地、发展”的要求,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市注册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地理标记4个、品牌商标40多个,认定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当归GAP基地获得认证。甘肃扶正药业以本地黄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享誉全国,不仅成为“陇货精品”,而且被国家确定为中药保护品种和原产地认证产品。岷海药业所产“岷州牌”浓缩当归丸,被收载国家标准。渭源兴华公司所产“德林牌”归芪扶正胶囊获卫生部保健食品证书。2012年8月成功举办了由国家工信部、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和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定西第五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并在香港、成都、厦门、南宁等地举办了定西中医药产业项目推介洽谈会,通过政府论坛、产品展示、项目信息发布、合作协议签订、建立中医药产品展示厅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提升了定西道地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强化信息服务工作,制定了定西市中药材价格信息采集和发布办法,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气象系统“村村通”大喇叭等媒体信息平台,每周定期发布中医药价格信息,促进了信息发布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作者赵学仁系定西市工业信委主任兼中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陈建林系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