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预热结束 起跑开始

31.08.2015  18:55

既解决民生所需,又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被指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关注度也从“地下”飞升“云端”。各地也开始频繁动作,如山东省在介绍新一轮的城乡规划时,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地下管廊达到800公里以上;吉林省亦公布了一项千亿计划,2015至2018年该省计划建设1000公里地下管廊,这相当于目前全国在建的总长度。

我国已有20余年地下管廊建设经验的积累,目前全国共有69个城市在建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但即便如此,说地下管廊建设在此前是“小众”或“初生”也并不过分。据初步估算,全国在未来3年内,将铺设约8000公里地下管廊。这与此前很多城市只有寥寥数公里的铺设量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中央对于地下管廊建设的重点支持,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将告别预热,进入实践阶段。

国家层级的法规待出台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若把城市的各类地下管线比作一头长发,地下综合管廊就像是可以收纳青丝的发卡。

我国对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探索也有20多年的时间。1994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综合管廊——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全长11.125公里,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4种城市管线。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主线长2公里,支线长1公里,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上海还建成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一期)和“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公里的嘉定区安亭新镇综合管廊系统。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经过10年的开发,地下管线走廊也已初具规模。

上海张杨路综合管廊的设计者之一,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副主任束昱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的城市或新城新区已超过60个以上。其中,建成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要数青岛高新区,管廊全长超过50公里;建成个数最多的城市是上海,综合管廊有5个。

经过20年的探索与积累,基本形成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技术规范,也就是2012年、2015年两次修订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等标准规范。其中明确了雨水、污水、天然气、热力管道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时的技术规定及综合管廊配备检修车、管线设计的技术规定。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的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但是,在运营维护方面缺乏国家层次的技术标准。地方性技术规程已经建立,还需要继续研究提升和创建国家层次技术标准。”束昱呼吁,日本从1934年开始探索共同沟,经过30年的经验积累,1964年颁布了第一部共同沟特别措施法。据他了解,我国已经有超过10个城市研究制定了地方性的法规。“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地下综合管廊法律法规,规范明确建设机制、收费机制、责任分担等。

科学规划尤为重要

华泰证券此前发布的《城市综合管廊从地下到云端》报告称,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起步晚、基础差、推进慢,根据文献资料,全国大约有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加上归属各部门的管线档案互不相通,除了马路经常被开挖、工程延期外,也屡屡造成建设过程中挖断管线的事故。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廊的需求已经变得十分急迫。

束昱表示,造成我国地下管网建设欠账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是认识与观念问题,一句话,钱太贵。据了解,目前1公里管廊投资额为1.2亿元左右,而去年我国4车道高速公路平均造价为7700万元/公里。第二是领导重视程度和体制机制问题,由于政府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差异及管理部门条块分割及管线单位的部门利益问题,很难形成推动力和合力。第三是法规建设严重滞后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指导意见’,而不是‘条例或者办法’,不具有强制力,无法所依。

单个地下管廊的进阶版是成体系的地下管廊网络系统。束昱认为,尽管我国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已经经历20多年,并且有60余条综合管廊建设的经验积累,但是,从整体状况来看,目前正进入全面试点阶段。预测未来5年会有10个以上城市,未来10年有30个以上城市可建成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一座城市综合管廊网络系统建立的关键是需要一个分析论证、科学规划、工程建设与网络形成的过程。前期的科学规划非常重要,应该包括综合管廊的体系(干线、支线、缆线)规划,分区分期建设规划,这不仅需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而且必须要与道路交通网络建设规划结合与市政管线及生命线系统规划整合相结合。

试点城市做领跑

相比此前各地的探索,今年4月,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长沙、海口、六盘水、白银这10个城市被财政部和住建部评为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计划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今年开工190公里),总投资351亿元。据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介绍,试点的10个城市总投资3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2亿元,地方政府投入5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93亿元。“我们的思路是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积极性。”而据济邦咨询高级经理王新雪的介绍,哈尔滨、十堰、六盘水、白银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白银市的进展最为迅速。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特许经营期30年,含建设期2年,试运营期1年。采取社会资本采购竞争性磋商的方式,由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华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为成交人。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采购代理机构、北京思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经理李南则对记者透露,“白银的社会资本已经进入,刚把社会资本的招投标程序走完,现在正在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项目公司。

黑龙江省财政厅于近日下达了哈尔滨市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中央专项资金4亿元。根据政策,哈尔滨市将在3年试点建设期内,获得12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并对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实施项目建设的,给予1.2亿元额外奖励资金。试点城市获批后,哈尔滨市财政局会同市建委组织相关咨询机构、行业专家共同编制项目PPP实施方案,已报哈尔滨市政府获批,正按有关规定全力推进公开采购社会资本相关工作。目前正处于投资人准备投标文件的阶段。

十堰市7月21日公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资格预审公告,申请人通过竞争性方式报价,8月11日递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目前正处于竞争性磋商的阶段。

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PPP项目,整体采取“管廊打捆+PPP”的模式,采用“建设—运营—移交”的方式进行运作,特许经营期为30年,其中,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为28年。中标社会资本与住投公司(代表政府方成立的项目公司)签订股东协议,向项目公司增资8亿元,占股80%;住投公司以前期已投入的项目资金及部分货币资金出资,共计2亿元,占股20%。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具备相应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和项目经验的社会资本。资格审查申请文件的递交已于8月19日截止,目前正处于资格预审阶段。

王新雪表示,先行先试的示范城市及项目,示范效果是接下来大批项目的风向标。建议各级政府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保证工作有序推进,财政部及各级财政要督促项目的实施进程,根据项目进展,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难点,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并且这10个项目要多加以国家层面的宣传报道,示范效应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