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在同步小康进程中掉队——我省民族乡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3.09.2016  11:38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省内现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少数民族贫困人口47.58万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指出,“扶贫开发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已全面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阶段。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指导部署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打好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民族乡是最前沿。

目前,在全省36个民族乡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25个,占民族乡的70%。全省相关市州、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及省直相关部门始终把民族乡脱贫攻坚和扶持民族乡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加大对民族乡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民族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扶持,健全机制,凝聚合力促发展

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滞后,各项生产生活指标既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又与相邻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这是长期以来陇南市武都区坪垭、磨坝,宕昌县新城子,文县铁楼等4个藏族乡的发展状况。

面对繁重的藏乡扶贫任务,陇南市坚持领导包抓,各方联动,健全了帮扶机制。市四大班子“一把手”每人包抓一个民族乡,主要领导带头啃“硬骨头”。武都、宕昌、文县分别确定县(区)常委每人包抓一个藏族村,其他各县党政领导把双联点和示范点确定到民族村。同时,确定四个藏族乡的42个民族村,分别由1名市、县(区)主要领导牵头,1个市直单位和1个有实力的企业联村联户。群众不脱贫,双联不脱钩。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民族乡扶贫攻坚作为当地脱贫的重点。平凉市成立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的帮扶督导组,深入民族乡督导落实帮扶工作,每个常委联系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贫困乡指导脱贫工作;张掖等市、州制定特殊倾斜政策,加大对民族乡资金扶持力度,促进民族乡发展。

狠抓配套措施,着力解决“怎么扶

两个共同”示范建设伊始,酒泉市就率先将民族乡纳入示范建设,每年确定2个民族乡为市级“两个共同”示范乡,每年从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拨付资金支持民族乡发展。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项目帮扶、“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双联行动、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民族乡实施了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落实政策,以政策推动项目,有力地拉动了民族乡经济较快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瓜州县广至藏族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民族乡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在民族乡优先实施普惠性政策,针对特殊困难,出台特殊政策,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平凉市制定了加快民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意见;陇南市制定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张掖市出台对口支援民族县乡工作等政策措施;庆阳市制定实施“1+9”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发展规划。在安排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等项目时,对民族乡重点倾斜、优先考虑,采取项目捆绑安排、资金整合使用的办法,集中力量为民族乡办实事、解难题。

强化资金帮扶,着力解决“怎么帮

从2014年开始,省级民族乡发展资金提高到100万元,民族乡“两个共同”建设资金每年安排5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资金也相应向民族乡倾斜。

平凉市每年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80万元;庆阳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县(区)财政按照1∶0.5的比例进行配套;酒泉市财政专门设立了5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县级财政按1∶1比例配套。

各地最大限度地整合“1+17”脱贫攻坚方案、双联行动、对口帮扶以及各项扶贫措施,加大对民族乡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等民生项目的支持。

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乡“十二五”期间,争取项目资金2900余万元,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治全覆盖。

瓜州县在广至、沙河等2个移民民族乡建成小型光伏地面电站2个,先后投资2.61亿元实施了渠道衬砌、油路铺筑、安全饮水等各类建设项目128项。

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建成20个整组推进百户以上的新农村示范点,村组油路铺筑率达到90%以上。独山子东乡族乡73%的群众住上了安居房……

平凉市充分发挥民委委员制度优势,统筹协调29个市直部门,在项目、资金上向民族乡倾斜。“十二五”期间,在民族乡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公共服务、环境整治等各类项目522个,完成投资20.91亿元。

张掖市每年抽调28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医生重点对口支援民族乡中学和卫生院,市直单位分别对口支援肃南县和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的16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

大力实施易地搬迁促进民族乡发展

当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全国贫困地区的时候,中央和省委也陆续就如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量身制定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和实现脱贫致富方面有很多先例,效果非常好。各地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原则,因地制宜安置搬迁群众。

平凉市崆峒区将民族乡“3、5一庄”“4、5一寨”分散居住的贫困户通过采取行政村就近安置、新建移民新村集中安置、插花分散安置等集中易地搬迁的办法,建成集中安置点37个、安置1956户、搬迁贫困群众9284人。

陇南市计划投资5亿元,对生存条件脆弱、脱贫难度最大的坪垭藏族乡的9个村、1092户、5207名少数民族群众易地搬迁至白龙江畔,预计三年内全面完成。不仅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而且为小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酒泉市加大对移民民族乡的帮扶力度,将移民民族乡作为全市扶贫攻坚的主阵地,连续13年在民族乡召开帮扶现场会,现场解决民族乡发展的困难,累计帮扶项目资金2.3亿元,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立足特色,对症下药,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但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凭借地处马蹄寺、金塔寺景区的优势,在全市率先走上了“互联网+扶贫”的路子。在大都麻村和乡政府集镇建成运营“藏乡电商第一村”线下体验馆和马蹄藏乡电商服务中心特色馆2家淘宝店,主推野生山货、生态畜禽、杂粮副食、藏乡刺绣4大类25种特色产品,深受好评。大都麻村被省商务厅、省扶贫办评为“全省电商扶贫试点村”。2015年,该村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当地藏族小伙樊万义说:“互联网电商非常好,解决了以前渠道不畅产品滞销的情况,我们家的牛羊肉已经卖到北京、天津、上海这些大城市了,这样就有希望奔小康了!

平凉市在9个民族乡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小区37个、百头肉牛养殖小区39个;引导和培育白庙、大秦等回族乡少数民族群众组成“馒头军”,在兰州、西安、银川等地开设馒头店达3000多家,带动就业7800多人,产生了“小馒头、大就业”的辐射带动效应。

酒泉市大力支持民族乡村特色经济产业发展,6个移民乡新种植枸杞面积5万亩。

输血”更要“造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措施,随着全省各地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群众的收入也将不断提高,我省民族乡一定能够和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尤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