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蓝天映“天嘉” 秦皇故里展新姿 ——礼县城市建设跨越发展纪实

04.07.2014  11:06

  夏日,走进秦皇故里礼县县城,一幢幢秦汉风格的建筑整齐排列,透着时尚气息。宽阔的秦汉大道、绿树成荫的滨河风情线更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礼县按照“东扩西进、南移北延,统筹三山两水、一城六区”的发展规划,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科学规划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礼县有“秦皇故里,天嘉福地”的美誉。该怎样来重构这座古老的城市?

  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定位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高标准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必选之路。大家都这样认为。

  “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城市规划理念,立足独特的先秦、三国文化和地域特色及发展趋势,围绕构建“一城十二镇十六乡”的总体思路,科学统筹“三山两水”(西山、南山、赤土山、西汉水、燕子河),突出“一城六区”(县城、老城区、新城区、北城区、南城区、西城区),实施“东扩西进、南移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坚持以文化特色引领城市发展,力争用5到10年,把礼县建成陇上山水园林文化宜居城市。至此,礼县城市建设的主体框架明晰。

  在城市规划中,礼县科学系统地修编了区域控制性详规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了城市功能布局划分和路网建设骨架,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建设规划体系。

  资料显示,1986年,礼县县城规划面积仅为2.5平方公里。近年来,礼县高起点规划城区道路、绿地、广场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区面积扩大到10.2平方公里。

  同时,该县在城市规划上还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在建筑风格上依据文化特色来设计,在命名上突出秦汉文化,赋予城市建筑人文内涵和历史文化元素,打造了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秦人广场、秦汉大道、西汉水风情线等一批城市文化建筑群和彰显秦汉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

   关注民生  打造宜居环境

  礼县坚持把以人为本,全力推进便民利民工程与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成顺鑫家园、秦都花苑等12个商住小区。加快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新建四期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时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有效解决了城市居民住房难题。

  该县精心打造了行政广场、西汉水风情线、赤土山公园等一批体现礼县历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特色内涵的公益文化设施,特别是以绿色生态与秦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西汉水风情线,借助古长城烽火台式护栏、二十四孝石雕等景物,生动诠释了礼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县上沿西汉水两岸和城区主干道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全力解决城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全县硬化小巷道112条7.2万平方米,实施旧城供水管道铺设和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扩建工程,改造城区供水管道41.2千米,修建水冲式公厕28处,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2008年以来,礼县已累计投入到城市建设中的资金达到58.5亿元。实施民生为主的城建项目216项,包括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小城镇建设。目前,已建成保障性住房990套,开发住宅小区4464套,有效解决了城镇居民住房难题。

  经过几年的建设,该县“五横四纵两环”的城市路网结构让交通更加通畅,教育、医疗、休闲娱乐设施更加完备,点、线、面交相辉映的美化工程让城市更加靓丽。

   科学管理    彰显城市品位

  城市管理关乎城市形象。在城市管理中,该县树立了“一盘棋”的理念,建成了三台合一指挥中心,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一体化运作联运机制,克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弊端,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多元领导为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工资”责任制和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机制,坚持完善设施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行政执法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整治与疏导相结合,健全停车、市场等功能区管理设施,城市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树立了“城管无小事”的理念,坚持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环卫管理制度,制定了《垃圾清运、保洁和城市卫生管理办法》,加强环卫硬件设施建设,严格落实环卫责任制,规范户外广告设置。依法推进城区土地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城市管理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由“人治”向“法治”方向转变。

  如今,礼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骨干,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交通、水域线为主轴的集约开发态势。“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城建理念,在古老的先秦大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