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公平起跑——嘉峪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甘肃日报记者 曹义成 通讯员 赵明霞
位于嘉峪关南市区的酒钢三中新校区内,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宿舍楼等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青砖灰瓦,造型古朴。颜色艳丽的塑胶铺满了整个操场,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这个占地285亩、投资近2.7亿元的新校区,将成为全省第一所寄宿制独立重点高中学校。
按照“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安全校舍,创办一流学校”的目标,近3年,嘉峪关市先后投资6.4亿元,着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学校建设工程、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使嘉峪关市形成了学校布局合理、校舍安全可靠、资源均衡配置、设施功能完善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家门口的学校就挺好
家长选择学校,很大程度上是择名气、择成绩。与许多家长一样,斐斐的爸爸李先生也经历了一次“择校”的心理斗争。
斐斐今年要上小学一年级了,秋季开学前,为了让斐斐“不输在起跑线上”,李先生可谓“做足了功课”,除到实地考察外,还虚心讨教“过来人”,上网查阅资料,以期全面掌握各校情况。
“比较来比较去,各校都差不多,家门口的学校就挺好。这几年市上大力发展均衡教育,是真心为老百姓做好事。”李先生说。
开学的时候,斐斐和爸爸一起来到片区内的长城路小学,不一会儿就报好了名。随后,爸爸带着斐斐在学校参观了一番。宽阔平坦的操场,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图书阅览等专用教室等都让斐斐异常兴奋。
为加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最佳配置,嘉峪关市除了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联盟校工程逐步缩小各校间软硬件差距之外,还依据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规划和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满足了学生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学的要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学前教育全面提质
家住长城街区的小朋友浩浩最近很喜欢上幼儿园,当妈妈问他原因时,浩浩嘟着小嘴说:“幼儿园美!老师亲!”
走进新建的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每间教室都有休息区、娱乐区、学习区,电子教学设施——触控一体机,让老师们教得舒心。园长范志芳笑着说:“现在,孩子们能从显示屏上看到故事的插图,更具体形象,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
2012年,嘉峪关市投入6270万元,将市第一幼儿园等7所城乡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列入为民所办10件惠民实事之一,并实现了所有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入使用。特别是3所农村镇中心幼儿园的建成投入使用,结束了嘉峪关农村没有高标准公办幼儿园的历史。
2013年,嘉峪关市又投入2430万元,对市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进行改扩建,并将农村3所村小学闲置校舍改造为幼儿园。
同时,嘉峪关还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新思路,确立了“划片帮扶、抱团发展”的模式,将全市50多所民办幼儿园按区域划分为6大片区,由6所公办幼儿园实施对口管理帮扶,达到了片区内公办、民办幼儿园组团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联盟校活动促共同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需要“硬件加速”,更需要教育教学的“软件升级”。为此,嘉峪关市启动实施了“学校发展联盟工程”。
这一工程根据全市中小学学校布局结构特点,将全市划分为北、中、南3个大联盟,各大联盟分别设有示范校、牵头校和成员校。联盟校间以整体管理、整体统筹、整体教学、整体教研、整体考核“五个整体”为基础,以干部交流、教师交流、学术交流“三项交流”为核心,以常规考核和终极考核“两级”考核为保障,把全市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相对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组合成发展联盟,组团发展,整体提高。
参加工作不久的吕晓婷是嘉峪关市师范附校初中部的一名英语老师,这学期开学,她与市六中的一名老师交换了工作岗位,随后,市六中领导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她进行“传、帮、带”。“从如何组织课堂、如何上好示范课、如何与家长沟通等,学校都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指导。”吕晓婷说。
安远沟小学地处农村,是嘉峪关市实验小学的成员校。两个学校以上示范课、开讲座、举行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联盟,市实验小学还选派骨干教师与安远沟小学教师“一对一”进行帮扶。峪泉镇安远沟小学校长姚飞龙说:“联盟校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实打实的帮扶,让我们不但节省了教师外出培训的费用,还真正学到了教育教学本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升。”
北区联盟牵头学校市六中校长王福军介绍说,联盟校活动开展以来,联盟内实现了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办学理念三个层面的资源互补、互助发展、整体提高。自学校发展联盟成立以来,全市各校开展联盟内教师交流(支教)累计达到了67人次,开展“同课异构”“精品课观摩”等多种形式的大教研活动30余场次,参加教师300余人次。
加大投入促城乡均衡发展
蒲建军原是长城路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今年3月,他以“交流教师”的身份与峪泉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互换了工作岗位。
“这里的教学设施和城里学校相差不大,有的方面甚至更好。”蒲建军说。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嘉峪关市不断完善城乡校长和教师交流机制,推行城乡教师交流和学校对口支教制度,使城乡校际间教师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达到基本均衡。
同时,嘉峪关市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投入,除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外,还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各学校新建、改建功能教室,配备触控一体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学终端设备,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不论是城里的老师,还是农村的老师,只要一点鼠标,就可以登录教育城域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市教育局电教科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