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04.11.2014  13:10

    雍正二年,清世宗命云南曲靖知府杨秘调任丽江,执行改土归流的政策,一举撤销了四百年来木氏家族在丽江的势力。其先,丽江有“遇木则易,禾必见日”之谣,原义大概是说丽江的土官姓木,土人多姓和,然而杨秘到任,则木易为杨,必秘谐声,似又早已预示丽江的形势须待杨秘来改革。大约除了木氏,丽江人皆对杨秘感到满意,当他离任,特为建造生饲,号第一太守饲云。

    秘字静山(1682B1765),汉军正黄旗人。年未弱冠,即任陕西知县,旋T父忧,服阙再补直隶固安知县,不过二十出头。任上,参与永定河水利工程,受兴永定道黄某指挥。黄某贪渎骄横,既克扣工钱,又不体恤民工。冬日巡视,怪民工来得太迟,竟欲鞭笞。杨秘力争,黄某不可。杨秘怒,牵着道台大人的马,走到背阴冻溜之地,大声质问:这么冷的天,大人穿著重裘,仍然缩瑟,怎么好意思教单衣赤足的民工清早即来动工。非要蛮干,则“公能往,民亦能往”,您待这儿别动,坐等完工,如何?黄某冻得受不了,更气得受不了,愤而回署,递禀参劾杨秘。

    直隶总督李光地闻之,特召杨秘相见,设宴款待,称赞他有为有守,是“古之任延”。按,任延为东汉名臣,光武帝尝当面教以为官之道,要他“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哪知任延不给面子,反驳皇帝,云:“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此语甚辩且直。不过,二千年间,忠于皇上还是忠于上官,一直是个没法圆满解决的问题。敢于坚持原则忏逆上官的基层官员,有时能得九重的褒奖,有时却受家破人亡的待遇,其间并无理路可循,徒恃运命而已。

    其后,杨秘调任宛平。而固安人民不愿失此好官,坚决阻行,听说宛平方面遣人来迎,“惊聚而逐之”,酿成群体性事件。适逢清圣祖打猎归来,经过固安,县民竟拦阻御驾,请留杨秘。圣祖了解情况后,既不愿破坏朝廷用人制度,也不愿拂逆民众的心愿,与群众对话,遂曰:“别与汝固安一好官,何如?”围观群众出来一位女士,当众反驳,说:“何不别以好官与宛平耶!”圣祖闻言大笑,不以女士为失礼,而体谅县人的诚恳,颁下特旨,命杨秘继续在固安任职。

    下属得罪长官,平民反驳天子,而俱无祸。虽然不是常态,但是能够发生在黑暗的社会,今日看来,仍然是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