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 生态好百业兴(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
行走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干部群众说到发展,提及最多的是两个词:一个是区位,一个是生态。“区位”好理解,吴兴可说是位于长三角之心,是苏、浙、皖、沪三省一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优势突出。
而“生态”却蕴含着更多内容。吴兴把“生态吴兴”放到了自己发展战略的首位。走进吴兴,我们来探究这个作为国家级生态区的“生态密码”。
力促转型 低碳增长
鳞次栉比的街道,整齐划一的厂房,走在吴兴区砂洗城的厂区中,看不到被染成墨色的污水,也没有传统印象中砂洗印花企业的一间间小作坊。
吴兴童装作为全国最大的童装产销集群,砂洗印花行业是其必备的配套产业,整治前,吴兴区范围内分布着砂洗印花企业1100余家。“当时我们的厂子都很小,污水根本不处理,直接流向后面的河里,河水臭得根本不敢靠前闻。”一家砂洗公司的员工介绍。
这样的状况如何改变?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而这种升级往往不是自发的,必须要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吴兴区的方式是以治水倒逼产业升级,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入园一批”的思路,组织环保、执法、消防等10多个部门,排摸所辖区域直排河道的印染企业,对1000余家低小散污染企业进行集中入园整治。
集中后的砂洗城,紧邻长和热电厂,并配备了1座日处理1.5万吨污水的处理厂,通过集中供气每年可节煤1.5万吨,还可节约土地700余亩。整治后的砂洗城仅剩企业300余家,产值却大幅提升,2017年预计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刚开始我们很担心这些企业不愿意到园区里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大家都抢着报名进园,甚至还得抽签。”砂洗城的负责人自豪地说。
以砂洗城为代表,整个吴兴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坚决关停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从产业到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壮士断腕 攻坚治污
来到吴兴东林镇,大家都感慨这里的秀丽景色。而当地人告诉我们,2013年景象却大不同。
“东林过去是浙江全省龟鳖养殖最集中的一个乡镇。”镇长陆敏介绍。但据当地环保部门统计,全镇2616个温室龟鳖棚每天排放废水2500吨,河流污染达到155平方公里,东林镇水体常年散发着恶臭味。“那会儿整个村子天空都是黑乎乎一片。”当时的场景村民仍记忆犹新。
粗放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抉择?从2014年3月起,东林镇果断对温室龟鳖养殖进行壮士断腕式治理,通过签约、丈量、拆除、付款、转产“五步法”,引导其退出。到了攻坚期,全镇干部每晚一律下村入户做工作,加班至晚8点,班子成员晚8点后再开会碰头。“天天加班到夜里11点。”陆敏说。
凭着这么一股子韧劲,到2016年底,东林镇2600余个温室龟鳖大棚全部拆除,镇域产业向新型农业、影视业和健康产业转型。
经过治理,2016年,全区所有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其中Ⅱ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25%、75%,区内黑臭河、垃圾河、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
创新支撑 形成体系
清洁、轻质、高强的陶粒,很难想象,它的前身竟然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污泥来自砂洗城的废水处理,我们将这些工业废料,通过创新性的陶粒烧制工艺,制成陶粒全轻混凝土砌块。”吴兴区企业大东吴建设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郎剑雷介绍,污泥陶粒砌块具有防火、高强、轻质等优点,目前该项目已获10余项发明设计专利。
从中吴兴人悟出一个道理:创新就是撬动治污环保与产业转型的杠杆。在吴兴区,以科技创新带动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据介绍,当地正全力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展以现代物流、智能装备、信息经济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高新产业体系。这不但换回了“绿水青山”,还变出了更大的“金山银山”。2016年,吴兴区生产总值达到475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市辖区、创新创业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