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中国经济有力的心跳声

09.03.2015  14:2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日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中国经济一定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增长。”他说,去年我们国家面临持续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而是主要靠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也为今年可能遇到的更大困难预留了政策空间。

  “预留了政策空间”,李克强这话既解释了去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之策,也为今年可能实施的政策埋下伏笔。吞下这样的定心丸,“中国经济一定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增长”就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从原来的高速换挡成中高速,这让一些人不太适应,心态甚至变得悲观、脆弱起来。

  其实,这不过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正常表现,增速的放缓不能掩盖中国经济强大的生命力。梳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史,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末,中国经济增速也曾遇到重挫,其下滑幅度也远高于现在,但是中国照样挺了过来。当下的中国,就经济社会条件而言,远比当初的条件好,那些担心中国经济崩溃的人难免有点杞人忧天。

  观察中国经济,不妨从压力、优势和信心三个方面来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确不小。国际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美元走强、油价下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在放缓,这显然会波及中国;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少,今年外需难有大改善,消费也只是平稳增长,投资还可能有缓慢的调整,还有环境制约强化、部分行业风险加大等。这些内外因素围成了一堵墙,阻挡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举国上下都比较清楚的。

  不过,也有些人就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困难与挑战之外,其实当前中国有利条件也不少。无论从区域发展的东中西部不平衡而言,还是从产业发展高中低端的差距来说,我国经济都还拥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的余地,广袤的国土与庞大的人口都给经济腾挪换挡以战略纵深。尤其近期国家还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举措,配合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项目,稍加一些耐心,就会看到政策生效、经济企稳的征兆。

  越是在这种内外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信心才越加宝贵。“如果遇到更大困难,我们会出手的。”“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中国经济就能充满勃勃生机。”李克强如是说,从他的讲话中,公众总可以听到中国经济有力的心跳声,这是中国自信的底气。尽管我国经济增速在回落,但是没有出现惯性下滑;尽管化解过剩产能并不容易,但是新兴业态方兴未艾。中国经济是进入新常态,基本面并没有恶化,政府企业改革释放的市场活力、创业创新衍生的财富效应都在提振人们的信心。

  总体而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中西部建设与发展都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有较大的潜力,这些宏观上的利好因素基本上可以保持中国经济未来五到八年中高速增长。我们只要决策有据、信心不失,就能够让这样的愿景逐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