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男子生日当天登记捐献器官 因受父亲去世触动
原标题:33岁生日这天他登记捐献器官
福利院老人吹笛感谢张森 记者 金奉乾 摄
“心存感恩,生命不息,公益不止。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这是80后青年志愿者张森的人生信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没有惊天动地,却在忙碌中实现人生价值,他的成长历程中写满了博爱、奉献的字眼。15年来70次无偿献血14000毫升;2007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33岁生日当天成为甘肃省第28例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2013年7月与其他志愿者共同创立甘肃阳光公益协会,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1万多人次……
父亲重病去世
深受触动决定登记捐献器官
2015年12月10日是张森33岁生日。
这天他没有买生日蛋糕,也没有亲朋好友来庆祝。但是,他却给自己送上了一份别样的生日礼物——到省红十字会登记成为我省第28名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这是我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我希望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提起自己的33岁生日,张森说。
甘肃省红十字组宣处处长姚育东深有感触地说:“张森的33岁生日充满博爱和奉献精神。”
那么,张森登记器官(遗体)捐献的想法是如何萌生的呢?家人同意吗?
让身为志愿者的他萌生登记器官(遗体)捐献想法的事情与父亲患病去世有关。2013年秋,父亲因重病住院治疗,治疗费超过50万元。当时为了筹集治疗费,他们只好将西固的老房子卖了,还在银行贷了款。“医生说如果有合适的肾源,实施肾移植手术,就可以挽救我爸的生命。但是,当时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肾源。这件事对我内心触动很大。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要登记器官捐献,挽救像爸爸一样身患重病的人。”张森说。
其实,选择在自己生日这天登记成为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博爱之举付诸实际行动,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张森告诉记者,父亲已去世,如今家里只剩下老母亲和妻子,作为儿子和丈夫,他作出这样的决定必须征得母亲和妻子的同意。同时,到省红十字会填写登记器官(遗体)捐献相关资料,也必须有家人签字。
张森说,母亲和妻子起初根本不同意他去登记器官(遗体)捐献,尤其是母亲对器官(遗体)捐献这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还以为儿子马上就去捐献。经过张森多次耐心解释,母亲和妻子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
坚持前行 15年70次献血14000毫升
张森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第一个《献血本》。
2000年3月2日,学校组织学生为一名车祸伤者献血。之前他不仅没有献过血,而且连自己的血型也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献血,说实话心里有些紧张,但想到那位需要血液救治的伤者,我还是坚持献血400毫升。从那以后,参加无偿献血就成为我每年必须参加的活动。我不仅献全血,而且还到省血液中心献成分血。”张森说,每当得知血液库存告急或者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他都会主动向省血液中心了解血液库存情况,看到许多患者及时得到输血,他和许多献血者们内心很欣慰。
从2000年3月2日第一次无偿献血到2015年12月10日第70次献血,15年来,张森累计献血14000毫升。2002年10月起创建宣传“中国西部首个大学生干细胞无偿捐献库”,截至2004年4月,征集甘肃12所高校的20000多名师生和7000多名各界人士的签名,2007年张森加入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他的爱心之举,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肯定和奖励,“2004~2005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2006~2007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
情暖福利院 让老人们感受温暖
2016年1月5日,一个寒冬里的晴天。上午9时40分,当记者赶到兰州市安宁区社会福利院时,张森早已来到福利院。记者发现,福利院的许多老人都认识他,好像和他是亲戚似的。“大爷您好,我来看望您了。”“太谢谢你了,最近一直盼着你来!”张森与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握手寒暄。
柴德满老人今年64岁,自幼双目失明,一生未结婚,从1987年起就住进了福利院。尽管双目失明,但是柴德满老人却酷爱吹笛子,每次张森和他的志愿者前来捐助慰问,柴德满老人都要吹几首曲子表达自己心中由衷的谢意。
“再过一个月就要过春节了,我们准备给大家捐些米面和肉。大家还有啥需求就给我说说。”“太麻烦你们了……”张森和福利院里的许多老人及工作人员探讨春节捐助活动事宜。兰州市安宁区社会福利院办公室主任徐海燕说,最近几年,张森带着甘肃阳光公益协会的许多爱心志愿者,一直关心捐助福利院,累计捐助各类物资价值20余万元,让生活在这里的“三无”老人们感到了温暖。“每年逢年过节,甘肃阳光公益的爱心人士都来捐助慰问老人,捐赠米、面、油和肉,还为老人捐赠了多台健康理疗床,对福利院的帮助特别大,老人们都特别高兴。不仅是物质援助,更是精神支援。”
公益不止 帮助孤残人士上万人次
“他的博爱、奉献精神,的确影响和感动了很多人。一个人做一件善事比较容易,长期坚持下来真的非常不容易。张森15年坚持献血14000毫升,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甘肃阳光公益协会团支部副书记马立锋说。
张森是个热爱公益事业的人,2001年9月担任西北师大阳光服务社第四任社长。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多年的社会历练让他感触颇多: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能将爱心传播得更广。2013年7月,张森与其他志愿者共同创立了甘肃阳光公益协会。
截至目前,甘肃阳光公益协会共帮扶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白银路街道,安宁区社会福利院、兰州市盲聋哑学校等15个乡镇街道学校和福利院的孤寡老人、残疾青少年达到1万多人次。捐助各类物资价值达337万余元。张森也相继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甘肃五四青年奖章”等奖项。2014年12月,甘肃阳光公益协会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5年12月,甘肃阳光公益协会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是全国唯一连续两届捧得荣誉的民间公益组织。
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生命不息,公益不止!这就是张森和甘肃阳光公益的理念。(首席记者 金奉乾 实习生 姚淑慧)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