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90后”女孩:特殊儿童的“特殊妈妈”
11月4日,兰州金宝贝特殊教育中心,午饭过后,徐溶和其他老师一起,照顾孩子们午休。杨艳敏摄
中新网兰州11月5日电(杨娜高莹)临近中午,兰州金宝贝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室里,飘荡着阵阵的饭香。徐溶开始准备给孩子们喂饭,她是这些“特殊儿童”的“徐妈妈”,看着她熟练的动作,很难想象,她仅仅是一个24岁的姑娘。
毕业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徐溶来到这家特殊教育中心当老师,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每天早上从家长手里接过孩子,开始给他们上课、喂饭、铺床,教他们学习叫“爸爸、妈妈”等等一些普通孩子出生就掌握的技能。到了晚上再一个个把他们“交回去”,这项繁琐又细碎的工作,她却干得很认真。
据了解,徐溶任职的这家特殊儿童教育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目前甘肃省规模最大的专门服务于自闭症儿童的民办特殊教育机构。中心教学部的主管杨阳告诉记者,中心现在有40多个学生,13名教师几乎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空闲的时候。
4日,中新网记者走访了这家教育中心。徐溶正在上个训课,这种一对一的课程,必须根据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她正在教一个孩子读卡片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指着告诉他要发什么样的读音。
“我都忘记我教了多少遍,可是大多数时候他们却还是记不住。”徐溶有些着急,额头上渗出密密的汗珠,她转过头,用力地做了一个深呼吸,喝了口水,继续开始重复刚才那个汉子的读音。她说,干这个工作,几乎用尽她二十几年所有的耐心。
跟“徐妈妈”一样,23岁的“石妈妈”石蕊银也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作为小班的老师,她要时不时地关注孩子是不是渴了,是不是要上厕所,会不会摔跤等等细微的问题。她要从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开始教起,等忙完了这些坐下来上课,孩子们却又回到了自己的小世界里,她必须要想出各种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完成教学内容。
石蕊银的嗓门比较大,她说,跟中班和少年班的孩子比起来,小班的孩子大多数都存在生活能力方面的问题,沟通起来极为困难,所以她习惯了大声说话,以便孩子们能够挺清楚她说话的内容,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临近午饭时间,老师们迅速做好分工,有人负责盛饭、有人负责喂饭、有人负责带孩子上厕所,还有人抓紧时间铺好床铺,以便午饭过后孩子们及时午休。
教育中心的厨师王正魁,是一位学生家长。她的孩子五年前刚送来的时候,走路不稳,语言能力也很差,现在可以跟父母做一些基本的交流,还能学会写字,她觉得,作为家长,老师们的这种耐心,她自愧不如。
而对于徐溶和石蕊银以及中心里的其他老师来说,这些孩子取得的细小进步,开口叫她们一声“妈妈”,所有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有过特别崩溃的时候,真的觉得坚持不住了。”谈及这近一年的“特殊”教师生涯,徐溶坦言,当她听着孩子们啼哭不止,看着他们因为不能说话而经常尿裤子的时候,她觉得特别崩溃,不知道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
可是说到孩子们的进步,她的眼睛又开始“发光”。她说,当她第一次照看的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而两天没有尿裤子;当她听见孩子们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叫她“徐妈妈”的时候,她就决定要留在这里。
现在,这些“90后”的姑娘,可以熟练地喂饭、铺床,也可以专业地教授孩子们知识。她们既是老师,更是“妈妈”。
“这些姑娘很有活力,也有很多有创造性的想法。”杨阳说,这份工作,除了有专业的知识、极大的耐心,最重要的,是要真的用心去爱这些孩子,要坚持下去。她希望,她的团队会逐渐壮大,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