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合水农村公路建设纪实:让平坦道路通向希望的田野
通讯员 杨岱录
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沥青路通向偏僻山村,宽阔整洁的大道纵横交错,“尘土飞扬”和“坑洼泥泞”成为了历史的记忆,昔日出行观天色,今朝“玉带”穿村过。“交通扶贫”如一夜春风,彻底改变了合水群众“出行难,致富更难”的困境,也为当地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破“瓶颈”治“心病”
曾几何时,“晴天一身尘,雨天满路泥;信息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是合水交通情况的真实写照。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沟壑纵横,川原交错,公路交通点多线长,加之历史欠账较多,路网起点较低,路况差等级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通行条件相对滞后,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盼修路,盼致富,盼走出山沟沟的迫切心情,成了当地百姓的一块心病。
群众盼的,正是政府干的!农村公路建设牵动着合水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心,围绕“扶贫攻坚,交通先行”这一核心原则,合水县编制了《交通扶贫2014—2016年攻坚规划》,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成113条666公里通村水泥(油)路,实现全县80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油)路的目标。
同时,该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线道路和毗邻县区路网规划相结合,优先完善路网,建设“联网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优先连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产业路”;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优先破解贫困片区交通制约,建设“扶贫路”;与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优先考虑重点村、示范村,建设“小康路”,形成了以国省道、高速公路为骨干,通乡通村路为支撑的农村公路网络。
改“旧状”筑“通途”
走进合水乡村,施工人员铁锹飞舞,挥汗如雨,一幅幅农村公路建护的火热场面令人振奋,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在交通建设者的脚下向前延伸,成了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农民群众发家的致富路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按照“国道通高速、县道抓提高、乡道抓配套、村道上等级、全县抓联网”的工作思路,合水县在全力配合做好西合二级公路、309国道恢复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凝聚各方力量重点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全县交通状况明显改观。截止2013年底,合水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09条24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79.1公里,二级公路1条17.3公里,全县12个乡镇全部通油路。
今年,该县计划新修通村水泥(油)路27条191公里,总投资1.45亿元,其中计划内13条134.2公里,国投6120万元;按照扶贫攻坚要求,县上安排14条56.8公里,县财政自筹垫资8380万元。目前,已开工21条174公里,建成13条128.5公里,其余路段正在铺筑水稳层,年底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可达64%。
播“希望”引“幸福”
修通一条公路,搞活一带流通,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合水县高标准、大手笔建设农村公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交通问题,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引领着合水人民的幸福生活。
“苹果熟了,路没通,没得老板来买。这么多苹果,眼巴巴地看着烂在窖里。当时差点就把苹果树砍了。”说起以前种苹果时的经历,合水县何家畔乡盘马村党支部书记韩芳鹏感慨万千。而现在,盘马村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苹果专业村。“路好了,乡亲们有的做买卖,有的跑运输,有的还买了私家车。收获的季节厂家会上门收购农产品, “订单农业”也来了。”韩芳鹏说:“过去老板挑苹果,现在我们挑老板。”
有路就有梦想,有路就有机会,部分合水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西华池镇的杨宏斌,看上了杨沟崂村优越的地下水资源、富足的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毅然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在家乡投资建起了饮用水厂。蒿咀铺乡九站村的梁永刚,依托家门口修通的高速公路的大好机遇,投资成立了合水县益禾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乡亲们一起搞起了肉驴养殖……
“路好了,农村富了,农业旺了,农民乐了!”家住合水县固城乡董家寺的村的老张感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