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保护修缮有序进行 河口古镇再现古老韵味
中国兰州网9月4日消息“河口”者,庄浪河汇入黄河之口岸。千百年前,作为水陆咽喉之地,村子变成“丝绸之路”上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繁华无比。抗战期间,这里设过兰州海关。“街呈十字店重重,昔日繁华尚有容。水陆码头衰去后,商家后代尽从农。”柳祥麟的一首《古堡商街》,写的就是河口村的变迁。
历史翻到新的一页。2014年河口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性建设项目被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的25个文化产业项目之一。于是,河口古镇建设在双联帮扶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沐浴着秋日温暖的阳光,从西固城区出发,约40分钟车程便到了河口乡河口村。站在莲花山眺望,一路奔流的黄河将这个古韵古香的村子揽入怀中,一切自然而安静。从西门进入,沿古街向东前行,两边忙碌施工的现场弥漫着泥土和木料的清香。来到黄河岸边,挂满果实的枣园满载着秋收的喜悦……点滴细节中彰显着河口古镇的独特美态。
美丽乡村建设体现了一个村落的文明程度、创建水平和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和惠民工程。学在农家、富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对美丽乡村的具体诠释。河口村从坐拥一条老街安于现状,到大刀阔斧全城改造升级吸引游客;从守着一条大河小打小闹,到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当前,勤劳的河口人乘着联扶东风,信心满怀走出一条以旅游产业为主的发展之路。
A美丽乡村古韵飘香迎风来
迎着朝阳,踏上河口古码头,黄河在这里竟然那么清澈、宁静。远处的树木在水面上影影绰绰,不时有三两只水鸟掠过,惊起一圈涟漪,然而片刻便又静如琉璃。河边一排排古树,粗犷的枝干直刺苍穹。
河口村被确定为2014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后,乡村两级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实施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河口村国道沿线外立面改造已经开始,37处古民居保护性修缮工作,已开工10余处。委托永靖古建公司完成14户古民居保护性修缮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完成莲花山山门重建工程及130米景观墙的建设,恢复河口古码头工作已初见成效,完成沿河护堤修建工作。除此之外,古镇核心区其余313户民居外立面改造也基本完成。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古镇内20条巷道砖雕美化已经开工建设17个门楼,西街沿街75户民居外立面仿古改造中,外墙粘贴仿古青砖让其平添了几分古韵。改造为博物馆的23中教学楼按照古镇整体仿古风格喷涂外墙漆。南街大庄子道路用青石板、北街道路用鹅卵石铺筑,石碾子主题公园建设以及左公柳保护建设无不让人感受到小镇的古香古色。
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维盛告诉记者,为了充实古镇文化内涵,做好历史传承,村里委托华东师大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古镇广场、戏台设计,还聘请著名文史专家张克复、规划设计专家包惠组成专家组,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院完成古镇各条街巷文化主题及其表现方式设计初稿,并组织村民群众对初稿进行了论证,现正在根据群众意见建议修改初稿。邀请张克复完成对街道楹联、城门命名设计初稿。
同时,文物抢救、文化整理工作也毫不怠慢,村里组织专人收集整理文化遗产,现收集历史文物近300件,整理历史传说11则,挖掘人物故事18个。
B产业发展传统现代相辉映
漫步河口,每一步都踩着一个故事。河口村北面是莲花山。站在109国道向上观望,红彤彤的丹霞岩上零星坐落着几间庙宇。据史书记载,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越陇山经天水、陇西到兰州,由河口渡过黄河,历时3年终于抵达拉萨。藏传佛教传说,文成公主正是在河口莲花山被点化成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