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30.12.2016  21:06

 

 

12月30日,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副省长夏红民出席成立大会,揭牌并讲话,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平宣读了《关于批准筹建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知》。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主持会议,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省质监局副局长孙乔玉,省博物馆馆长俄军出席会议。

 

 

夏红民指出,标准化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文物保护标准化是加强文物保护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文物保护法规系统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加快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有利于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0年)》及《实施方案》中也对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夏红民强调, 要切实加强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步伐。 进一步厘清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思路,尽快搭建甘肃省文物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建立涵盖管理标准、基础标准和服务标准的标准体系, 提升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水平。 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密切结合,主动参与文物保护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广泛承担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国际舞台上唱响 “中国标准”、“甘肃标准”。 加强文物保护标准的贯彻执行 加大文物保护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加快文物保护标准的推广实施,健全标准推广应用机制和服务体系,扩大文物保护标准制修订和实施评估的社会参与度。要 夯实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基础。 加快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有效推动文物保护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

据统计,甘肃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31处。其中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古代壁画,以汉明长城、锁阳城遗址为代表的土遗址文化价值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在全国和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全省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对于推进我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标准化工作经验。研发出了古代壁画保护修复与脱盐技术、土遗址保护加固成套技术、文物数字化成套技术等一大批代表性成果;起草了我国文物行业的第一项国家标准和第一个行业标准,独立编制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4项,是我国文物保护行业起草标准最多的单位,并承担了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