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共建生教育腐败,更须关后门堵旁门

26.08.2014  13:10

  在中央某部委工作的金女士,前几个月一直在为孩子的上学发愁。金女士住在北京昌平区天通苑,当时买房子时,并不发愁孩子的上学问题。因为她所在的单位有几家在北京数一数二的共建小学,比如景山小学、北京小学等,凭借单位优势,孩子完全可以就读这些学校。然而,今年北京市教委颁布的新规则让她措手不及:共建指标没了,孩子只能在家门口就近入学。今年,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择校令,全面取消“共建生”,这一在中国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词语,在权力聚集的首都北京成为历史。(《南方都市报》8月25日)

  “如果你发现哪个学校还有‘共建生’,可以投诉,我们保证处理”,对于仍在盘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家长,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如是说。这是自信更是决心,这是承诺更蕴含着“杀气”。毋庸讳言,共建招生模式名不正言不顺,早该寿终正寝。有专家早就指出,共建招生本质上是以权择校,属于变相拼爹,使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一些权贵子弟狂欢的盛宴。更可怕的是,共建招生不是“占一个坑”,而是“集体占坑”。

  取消共建,势必让一些既得利益者腹诽乃至公开反对,但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进入优质名校的机会,值得叫好。据不完全统计,重点学校的共建生比例,每年应该能达到10%左右。2012年,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报告中披露:“以北京八中为例,共建生占录取学生比例的17%。2011年北京八中共招10个班,每班40人共计400人,其中招收共建生70人。”仅仅因为单位好,进入名校即可轻而易举,显然背弃了教育公平。“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免试就近入学、划片派位招生,”以权择校“是破坏教育公平的敌人。

  取消共建虽好,但能否彻底关住旁门或后门并不令人乐观。据悉,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人员的子女仍能”共建“,这会否让其他部委不满?最需关注的是踏平门槛的特长生。报道称,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初中特长生的入学比例为6.75%。”这就意味着,学校可以掌握这些学生的录取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如果操作不当,这部分学生很可能变成权钱交易。这种担忧绝非多余。揆诸名校自主招生,所谓的特招特长生不就成了一种腐败通道吗?

  如果取消了共建,却撕大了另一道口子,就会制造更大的教育不公平。原因很简单,共建起码还算透明,而特招特长生却容易滋生腐败;而且共建是学校与部委的利益交换,而特长生腐败可能让灰色利益进了少数个人的口袋。不仅平民子弟受伤,教育公平受害,连学校也受损。

  名校热得发烫,一些家长不惜血本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不符合条件便剑走偏锋,据报道,有的家长光打点费就需要20多万,这些钱最终流向哪里?显然并未全部进入公共财政,不仅要付给学校赞助费,还要付给介绍人两三万元才能办妥,谁能扮演介绍人的角色?与校领导沾亲带故或攀上关系的人。一些名校校长落马,被查出惊人的赞助费去向不明。诸如此类的旧闻,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教育部一再要求落实就近入学,比如今年2月17日下发通知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应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如果真正实现了就近入学,腐败空间就少了。问题是,就近入学难以推动的背后,在于有的学校教育质量堪忧,家长极不乐意,2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追问,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还得多久?就道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

  说到底,这牵涉到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实命题。不少家长之所以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实际上是一种无奈,因为好的学校往往聚集了当地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最先进的硬件配备,在这样的学校接受教育,各方面都是保证。实际上,这凸显出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优秀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如果资源均衡,家长何苦花钱托关系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

  捍卫教育公平,就得公平切好招生蛋糕。关住后门,也要堵住旁门,不搞例外,不开口子。这就需要阳光招生,每个学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学位,都清清楚楚地晒出来。取消共建,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但要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学“,更需要做大优质教育资源,并公平分配,从根本上解决优质资源不均衡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就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提出应对措施,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还需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