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一、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3341”项目建设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3%,城镇登记失业率2.1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1%。
(一)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积极对接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精准调控政策,加大对节能环保、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扶持。全力争取国家支持,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44.8亿元。加强经济形势监测和重点企业生产调度,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减轻企业用电成本。扶持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营改增”试点扩面以来减税10.3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出首批100项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的示范项目。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新增铁路运营里程798公里,在建铁路里程和投资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建成二级公路705公里;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引洮供水一期全线建成通水,积石山引水等水利工程加紧施工。风电、光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突破1000万、500万千瓦,《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获批。全省“3341”动态项目库储备500万元以上项目3.8万个,160个省列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835亿元,增长30%;采取BT、BOT、PPP等融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92.7亿元;利用外资4.6亿美元。
(三)加快改造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2:42.8:44,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等8大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2%。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电解铝液直接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铜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出台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亿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总产达到1158万吨,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540万亩,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2.1%。
(四)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积极推进。召开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白银现场会,“四位一体”循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五大载体打造成效明显,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十百千”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实行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发布两批《甘肃省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名录》,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有序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稳步实施,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65万亩,张掖、甘南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
(五)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省级政府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5项,修订印发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和管理办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获批。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增市场主体19.27万户,出台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初步建成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印发实施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在15个县和30个建制镇开展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出台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印发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成功举办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开通兰州至迪拜等3条国际航班和中欧货运班列“天马号”;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减少贫困人口140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3.34万人,180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和11.6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建成通村公路1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加快推进实施“十二五”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制定支持临夏等特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三项基本医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低保标准均提高15%,全省推开大病医疗保险。建设改造学校291所、医疗卫生机构810个、地级三馆3个,建设社区、养老等设施55个。甘肃中医药大学(筹)、省图书馆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保障性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8.89万套。
二、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十二五”控制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全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一)定向精准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一是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以国家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为契机,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鼓励社会投资等政策机遇,积极吸引社会投资。紧盯中央投资方向,加大水利、铁路等领域的项目储备。紧密对接国家清洁能源等7个重大工程项目包,争取更多支持。二是继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天平等3条铁路和徽县至天水等3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银西等铁路、兰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白疙瘩至明水等高速公路、陇南成州机场和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力争风电、光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增加300万和100万千瓦。争取将陇东列为国家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加快陇东地区煤炭开发利用步伐。三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好“3341”动态项目库的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估。加强协同监管,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协调推进省列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好项目观摩活动。
(二)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是全力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组织认定扶持发展的第二批骨干企业,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企业行动计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引导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加大投资力度。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二是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持股、深度合作,延伸有色、冶金、石化等产业链。制定全省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规模化发展。扩大大用户直购电范围和规模。有序推进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前期工作。实施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批复我省创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三是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用好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微电子等5个省级工程研究院建设。四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完成七大循环经济基地、16条产业链等建设任务,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推进兰州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国家试点示范工作。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三)积极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扶贫攻坚步伐。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逐步启动实施祁连山、定西渭河源区和“两江一水”三大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力争完成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收尾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兰州水源地等项目。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启动建设国家(甘肃)玉米制种基地。加大种养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引进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推动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广全产业链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三是大力推进扶贫攻坚。提高精准扶贫水平,减少贫困人口100万。易地扶贫搬迁15.4万人,解决126.5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设通村公路1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4万户,力争年末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稳步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借助国家推动金融、信息等6大领域消费发展的机遇,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壮大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培育县域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引导餐饮住宿业连锁经营,打造一批体现甘肃特色的文化旅游服务品牌。二是改善消费环境。支持邮政、供销等大型流通企业搭建农村电商、社区服务网络。健全质量诚信报告、失信黑名单披露等制度,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造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金融租赁、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在中药材、清真食品、民俗产品等特色产品领域发展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编制全省物流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深入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加快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积极发展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五)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是创新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覆盖到县的“三张清单一张网”。逐步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支持设立各类投资基金。力争获批组建我省首家民营银行。三是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开展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意见。全面推进15个县、30个建制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完成敦煌、玉门等7个县市“多规合一”国家和省级试点。五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市县空间落地试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研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推进实施“13685”总体方案,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务实交流合作的渠道。建成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争取敦煌机场等口岸尽早对外开放。新开辟兰州直飞圣彼得堡等国际航线。进一步提升“兰洽会”等节会的国际化水平。二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省内企业开发省外、境外矿产资源,依托我省石化、有色、钢铁等产业基础,在中西亚国家合作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扩大农业、中医药领域对外合作。三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东部4市协作发展,促进酒嘉、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跨省区经济合作。
(七)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促进民生持续改善。一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供给,抓好各级重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基础建设,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级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四是做好价格调控监管。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五是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加快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小城镇、重灾村和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产业恢复重建。
(八)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保障长远发展。总结“十二五”总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经验,做好19项重大课题研究,科学规划我省“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编制形成规划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