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扶真贫、真扶贫调查:挂着“扶贫地图”作战
洋芋秧子渐渐枯萎,玉米穗露出“牙齿”……陇东笼罩在秋收风景中,原安乡地处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甘肃省静宁县的最北端,是这个贫困县扶贫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在势大力沉的扶贫推进中,原安乡正有条不紊地摆脱贫困。吉林村村民孟建民正伺候着牛舍,照顾着他家的6头架子牛和2头小牛犊。老人家很乐呵,“这两年,每年都能卖出两头架子牛,收入一万五千块,不少,不少!”
把再攻坚搬到地图上,重点扶持,有序推进,整村推进
要说地,老孟家可不少,肥地,瘦地,拢在一起,足有40亩。但高寒山区,种荞麦、玉米和洋芋,产量不怎样,收入上不来。“因为好伺候,大部分地种的是荞麦,每亩地只能收入300多块钱。”一家6口人,种地收入再加上儿子儿媳附近打点零工,是一个普通的贫困家庭。
收入不多,日子能过,祖孙三代同堂,老孟觉得还行。但老孟家的贫困,被县委县政府标注在原安乡的“扶贫地图”上。
站在静宁县扶贫地图前,全县70%以上片区被涂上暗红色,这些区域都是贫困区域。原安乡全体都被涂上了暗红色,让人心头沉重,顿觉扶贫担子沉甸甸的。全乡贫困率达到49.7%……指着扶贫地图,和记者一同调研的甘肃省平凉市副市长李富君说,“这些贫困人口,都是人均纯收入按照2010年不变价低于2300元的人口。”
吉林村贫困面之大,让人侧目。到2014年底,全村370户人家,贫困户217户;全村总人口1798人,贫困人口979人。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表示,“扶贫就是啃骨头,要啃下所有难啃的骨头。像吉林村这样的硬骨头,我们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扶持,有序推进,整村推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没有创新是很难推进的。静宁县的扶贫地图,是多年来一届一届党委政府在“三西”扶贫中形成的一个经验总结,是扶贫新阶段的一个创新尝试。大图之外,有相关附图构成,包括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曲线图、农民收入结构图、增收产业发展布局示意图、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示意图、精准扶贫脱贫时间计划示意图,人均收入增长计划表,年度减贫计划人数曲线图……
王晓军表示,静宁扶贫成就巨大,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从1983年到2014年,全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16亿元,其中“三西”建设资金1.81亿元,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65个,有效解决了19.7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收问题。全县由大面积绝对贫困缩减为区域性相对贫困。2014年,全县剩下贫困人口12.95万人,贫困面28.85%。
众志成城,一张蓝图绘到底。扶贫地图让扶贫更加具体化,有了对象,有了任务,有了方法,干部群众都托了底。面对贫困,干部群众“挂图作战”,成了静宁扶贫再攻坚的一道新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