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衰亡史就是腐败史”是一面镜子

13.08.2014  11:08

  翻开历朝历代的历史,腐败始终蔓延在上自君主、公卿等最高统治集团,下至一般官吏的统治阶级各阶层中,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历代腐败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腐败,二是权力腐败,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风气腐败。(2014年8月12日《检察日报》)

  我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一直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供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借鉴,即所谓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早已陈述过这样的真理。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在我国的历史上,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以腐败为例,2000年,在中央纪委建议下,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启动了“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课题研究,至2013年课题圆满完成。课题显示,在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更迭中,可以看到一次次上演权力被腐蚀的“周期律”。腐败一直像一个巨大的黑色幽灵,挥之不去,如影随形。

  也正因如此,权力腐败与王朝衰亡自古就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课题专家指出,秦始皇一生为政很勤奋,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但他是一个高度专权又刚愎自用的人,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永远占有,导致他不仅生活奢靡,而且独断专横、贪戾暴虐,打击一切威胁与危害其政治权力的异己力量,把秦王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就秦的灭亡来说,权力腐败,特别是统治集团的权力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故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的腐败与反腐败,与今天的腐败与反腐败一脉相承。腐败与反腐败,历史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在今天,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

  在笔者看来,从当年毛泽东和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到“进京赶考”、“决不当李自成”,再到现在的“打虎拍蝇”剜除毒瘤,涤荡“四风”清扫痼疾,我们党始终保持高度的清醒,始终在为跳出历朝历代都没有跳出的兴亡“周期律”而努力、而打拼,没有让李自成的悲剧重演。特别是面临“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举措更加务实、工作更加具体、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和多个场合强调,“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要求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由此观之,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年的“窑洞对”没有过时,“进京赶考”仍在继续,“决不当李自成”的警钟长鸣不止,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