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 唱响博爱 ——甘肃省红十字会赴青海省湟中县学习交流的几点启示

09.11.2015  16:50

10月28日-31日,按照总会训练中心安排,甘肃省红十字会及临潭县、康乐县博爱家园项目主管人员一行6人,前往青海省湟中县参加了青海、甘肃项目省级交流活动。在学习交流过程中,甘肃项目团队与青海省项目团队、志愿者通过座谈、交流、互动,以及实地考察合尔营、加汝尔2个项目社区,现场观摩硬件(社区垃圾处理)运营、项目宣传、文艺活动、知识问答、应急救护演示等内容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的社区活动,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大家搭台,我唱戏。实地考察的合尔营、加汝尔2个项目社区,以前基础设施简陋、村容村貌落后、信息相对闭塞。联合会援建博爱家园综合性社区韧性与发展项目落地后,因项目理念与政府主导的“高原美丽乡村”项目高度融合,经争取最终把“高原美丽乡村”项目也带到博爱家园项目社区实施。目前,以硬件为主的“美丽乡村”项目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项目社区旧貌换新颜,社区居民因博爱家园项目先行实施,而后引来“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实施所带来巨大变化,对红十字会倍感亲切。项目社区硬件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为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宣传、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护、志愿服务等博爱家园项目活动开展提供了便利,搭建了舞台,项目社区充斥着浓厚的红十字氛围,大家搭台,我唱戏,是项目实施效果倍增。摆脱单打独斗困局,争取政府支持,多渠道整合资源,并在项目实施中凸显和放大博爱家园项目效果,值得认真思考。

二、因地制宜,显亮点。政府主导的“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完成后,整洁卫生的村容村貌需要持续的维护维持,博爱家园项目社区垃圾处理设施准确的为此提供了保障。遍布社区巷道和居民家庭的垃圾收集、运转、处理设施和鲜明的项目标识,以及后续的社区环保理念传播,无处镌刻着红十字深刻印记,成为“高原美丽乡村”一大亮点。在和社区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社区经过了从垃圾乱认乱放-按要求集中收集-居民相互监督-居民自觉行为-全社区共同理念这样一个巨大转变。另外,我们还了解到,博爱家园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基层红十字组织和志愿者一直要求配备LED显示频和电脑、打印机等设施,既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宣传,也可以满足基层红十字组织工作需要。这一要求从村级层面反应到县红十字会,县红十字会及时与省红十字会沟通,经过与联合会、总会训练中心协商得以实现。这种自下而上项目管理模式,有别于以往自上而下的被动管理,激发了社区居民和基层工作人员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也使得项目出现更多新创意和新亮点。博爱家园项目实施中,不是我要做什么,而应该是社区需要我们做什么,既是工作切入点,也是项目闪光点。

三、志愿服务,接地气。志愿服务是我们此次赴青海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这么几个特点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吸收的:一是志愿者招募眼光独到。合尔营、加汝尔2个项目社区各招募了30-40名志愿者,核心志愿者有10-12名,主要构成是村干部、村干部家属、社区活动和文化娱乐积极分子,部分也是基层红会工作人员或者是个人会员,都是社区“活跃分子”。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较快、责任心和公益心较强、人际关系和交际面较广。基层红会工作人员或者个人会员作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时,既是导演,也是主演,对剧本的理解和情节的把控更加自如;社区文艺积极分子作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时,所具备的人际交流技巧和能力、与社区居民的融入互动能力,更能延伸触角接地气,是无可替代的。二是志愿服务具备多样性。志愿服务有扶助贫弱病困的内容,有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知识传播的内容,也有卫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内容,既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也有覆盖全部社区居民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是志愿服务推行责任制。在交流学习中了解到,志愿者以为入户的形式开展防灾减灾,特别是应急救护知识传播,并实行了类似责任制的管理,每个志愿者承担一部分居民家庭的培训与宣传,效果比较显著。志愿债招募并经过培训后,核心志愿者的选择至关重要,青海省湟中县的做法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四、文艺载体,促和谐。湟中县合尔营、加汝尔2个项目社区舞蹈、曲艺等文化生活非常活跃,博爱家园项目资助了部分器材、服装,村委会提供了活动场所,使得社区文艺活动从个人爱好成为社区文化。现场观看了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很多演出人员也是红十字志愿者,演出过程中随时穿插着一些红十字宣传活动,在营造社区文化氛围,促进和谐社区的同时,也让居民很轻松的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寓教于乐,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以文艺活动为载体传播红十字精神和项目理念,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