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耕地保护成效显著

14.11.2017  10:5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耕地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记者从1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获悉,通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同努力,耕地保护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以用途管制为核心,以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为主要内容,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力推进。一是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强化优质耕地特殊保护。全国共划定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并实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二是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5年来,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560万亩,同期补充2259万亩,实现了占补有余。三是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耕地产能。5年来,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亿亩,新增耕地2400多万亩,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2个等级,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10%~20%,新增粮食产能约440亿公斤。四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将耕地保护考核指标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要内容。

  用地保障服务效能切实提高。一是坚持有保有压,保障国家调控政策落地。在服务稳增长方面,5年来,全国批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近1500万亩,其中交通和水利用地占75%,批准先行用地34万亩,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时落地。在全力保民生方面,各地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60.7万亩,满足了2716.8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在推动去产能方面,对钢铁、水泥、煤炭、煤电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出台用地管控的政策措施。二是坚持分类指导,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用地,明确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最大限度支持现代化农业生产和规模化农业经营。三是坚持放管结合,提高用地审批效率。改进和优化建设项目用地全流程审查报批工作,改进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实行建设用地远程报批。

  基层群众获得感有效增强。一是改革优化征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各地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健全征地矛盾化解机制;完善落实征地补偿政策,普遍做到3~5年调整提高1次征地补偿标准;拓展多元安置途径,加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力度。二是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农民权利。通过建设公开平台、畅通公开渠道、规范公开内容,搭建了全国征地信息公开共享平台。三是拓展惠民利民渠道,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安排贫困地区土地整治项目5200多个,建设规模6100多万亩,投入资金940亿元;14个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惠及近百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55个,650多万农民受益。

  耕地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耕地保护信息化管理,推动实现横向联动、纵向联通、信息共享、全程监管,有力支撑了耕地保护各项工作,促进了耕地保护规范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