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产业发展有五大变化
一是从工业化阶段看,经济增长动力将从重化工业等主导产业推动,向现代服务业和高加工度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推动转变,并从初级要素逐步向知识资本转变。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将从重化工业等产业,向知识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和机械设备、高科技制造业转变,现代服务业和高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精致化程度提高,制造业、服务业加快融合发展,重化工业比重将下降。传统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大规模兼并重组不可避免,企业集团化和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也将加深。
从经济增长要素看,简单劳动力等初级要素和一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下降,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明显上升,机器替代人加快推进,品牌、专利、设计、研发、科技、信息网络、软件、数据库等知识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从产业技术看,产业增长将更加倚重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培育。
——由模仿学习转向形成自主创新机制,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传统产业在工艺、质量、品牌、管理等基础能力上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运用适用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有很大空间。
——全球技术创新日益活跃,信息、能源、材料、生物、制造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交叉渗透,蕴含新的经济增长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三是从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看,产业发展模式将由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变。
能源利用将向高效、绿色、安全的模式转型,传统能源开采和使用效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高速增长。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加速扩散和应用,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绿色产业加快发展。绿色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迅速兴起。
四是从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看,产业布局变化将由被纳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向主动重构产业链和价值链转变。
面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产业升级上的双重挤压,我们应主动进行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一方面,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不断提升产业分工地位,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动高技术产品占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形成更多跨国公司,提高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产业布局调整能力。
另一方面,基于非均衡发展现状以及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纵深空间大、回旋余地广,引导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错位发展、互补共赢,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此外,还应基于城市能级,促进形成城市间良性产业分工关系。
五是从产业政策看,将由政府主导下的“赶超型产业政策”,逐步向市场机制主导下的“竞争型产业政策”转变。
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要素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并实现市场准入、竞争和退出秩序公平公正,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企业发展的活力有效激发。
在产业发展环境的营造上,政府主要应加强政策法律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教育、研发、人才、信息等基础能力建设,引导产业把握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