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北极人家吃生肉:鹿血补元气 鱼片味最鲜
驯鹿
北极圈内全年超过2/3的时间被冰雪覆盖,在那里,生存是头等大事。俄罗斯约有1/3的领土位于北极圈内,生活着萨米、涅涅茨、汉特、楚科奇等大约6万少数族裔。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当地人享用独特的极地食物。《环球时报》记者走进极地人家,深入了解了他们简单而营养丰富的饮食。对极地居民来说,吃食物的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顽强地活下去。
正在生吃驯鹿肉的涅涅茨人。
很爱生吃鹿肉、鹿心
涅涅茨人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千百年来以养驯鹿为生。在北西伯利亚,记者走进一户人家,没想到的是,当问起“你家有多少头鹿”时,他们却说不知道或者我们从来不数。而养鹿人之间,更不会主动触及这一心照不宣的敏感话题。因为驯鹿是当地人最重要的家产。对养鹿人来说,驯鹿是一切,是房子、车子,还是最珍贵的食物。
在养鹿人杨娜家里,主人拿出刚刚烹制的鹿肉款待《环球时报》记者。烹调方法比较简单,用水煮熟即食。吃的时候用刀切成小块,蘸些辣根或者盐,再配上面包就是一顿寻常的午饭。鹿肉十分紧致,吃起来很有嚼头,嚼久了腮帮子甚感酸疼。鹿的脂肪也是宝贵的食材,它被熬成鹿油装在碗里小心保存。吃面包的时候,蘸着鹿油。对于初次品尝这些鹿肉食品的记者而言,简直谈不上是美味,不仅味道寡淡且十分油腻,是对心理的莫大挑战。事实上,涅涅茨人的食物非常单一,生吃鹿肉、鹿心、鹿眼,喝鹿血至今仍是涅涅茨人的最爱。他们认为鲜肉与鲜血配以食盐美妙无比,肉质自然纯净,甚至有药用价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食物结构是涅涅茨人在极地零下三四十度得以生存的重要法宝。只有高热量才能维持体能,生产劳作繁衍生息。
冷冻生鱼片毫无腥味
驯鹿肉虽然是最重要的食物,但是由于饲养期漫长,加上受到自然条件和饲养技术的限制,因此北极地区的居民还必须找到其他食物作为补充。鱼成为首选。在北极圈城市萨列哈尔德的民俗村里,记者品尝到了当地最负盛名的北极食品“斯特罗卡尼纳”,即冷冻生鱼片。这是种高贵的食品,是当地人用来招待远方来客的美味佳肴。做冷冻生鱼片的主要是北白鲑、目荀白鲑、宽鼻白、北思科等鱼类,其中北白鲑和目荀白鲑是生鱼片的王者。
汉特人的生鱼片和日式生鱼片的做法、吃法完全不一样。鱼被捕捞上来后被迅速冷冻起来,直至冻得如同木棍一般坚硬结实。吃前用锋利的长刀削成长条,其手法与中国的刀削面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刨好的鱼肉呈现非常漂亮的白色,每一条鱼肉长七八厘米不等,二三厘米宽,数毫米厚。为了保持良好的口感,每一份分量不大,否则在室温下会融化。吃的时候,撒上点黑胡椒和盐即可享用。由于鱼肉本身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因此能吃到北极地区鱼肉最原始的味道。鱼肉十分细腻,凉凉的入口即化,且没有任何腥味。当地人通常吃一口鱼肉,喝上一小口伏特加,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立刻在腹内清晰毕现。鱼肉不仅给人带来热量,还带来稀有的维生素,这对没有蔬菜水果的极地居民而言尤为重要。汉特人吃鱼肉,还用鱼皮制作衣服、鞋帽、帐篷,总之有了鱼便有了一切。
鲸肉热量高受欢迎
全世界仅有两个合法捕食鲸鱼的地区,俄罗斯东北部的楚科奇自治区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美国的阿拉斯加。鲸鱼属于巨型哺乳动物,虽然肉质粗糙,但体型巨大热量价值高,因此很受当地渔民的欢迎。捕获鲸鱼后,他们会切下一片鲸鱼肉抛入大海,表示希望这条鲸鱼能够重生并游回来。朴素的祭奠仪式过后,便是血腥宰杀行动。这种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备受外界指责。然而当地居民坚持认为,这是在艰苦地区维持生命的最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不过,调查显示吃饱肚子似乎并不是最迫切的问题,城市化才是真正消灭当地文化的罪魁祸首。
如今北极居民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许多,除了驯鹿肉、鱼肉,还能吃到牛奶、奶酪、黄油、面包、糕点、香肠等食物。事实上,乳制品占据了很大比重。不过,总的来讲,极地居民的食物高热量、高脂肪,也使得他们不少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
据《透视俄罗斯》报道,为解决营养均衡问题,俄西西伯利亚地区亚马尔半岛的北极科学研究中心发明用泥炭藓和驯鹿苔制作北极快餐的方法。除了快餐,还有以北方浆果和苔藓为主料的糖果,甚至驯鹿苔巧克力,还有用岩高兰果和桦树皮做的饮料、用泥炭藓酿的酒、60%是泥炭藓的冻原面包。
科学家认为,不仅冻原区居民可以食用此类食品,内陆白领食用可降低久坐的危害和工作压力。这是实验室里的新产品,离推广甚远,能否被土著居民接受尚不得而知。(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