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威市民勤县农技中心技术干部焦娟玉

10.01.2015  00:12

  原标题:农民眼中的“及时雨”——记民勤县农技中心技术干部焦娟玉

  记者 侍文元

  在民勤的乡镇村社、田间地头,总有一个忙碌而年轻的身影在奔走——她就是民勤县农技中心女干部焦娟玉。两年多来,她默默奉献在农业第一线,在农民眼中,她是财神、是朋友、是及时雨;在同事眼中,她是专家、是知己、是孺子牛。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深入一线,做“务实型”好干部

  焦娟玉2011年7月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 2012年7月,通过人才引进,分配至民勤县农技中心工作。她虚心学习,通过网络及农业科技报刊杂志等渠道,自学有关现代农业技术的新知识及农业政策法规,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焦娟玉负责双茨科乡日光温室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日光温室建设及生产中,她亲自参与日光温室的设计规划、搭建、育苗、田间管理、蔬菜上市等全过程。两年来她跑遍了双茨科乡13个村103个生产队的1935座温室,在她的悉心指导下,2012年至2013年,双茨科乡棚均收入在1.8万元以上,2013年至2014年棚均收入在2.5万元以上。

  在包抓乡镇温室服务的基础上,焦娟玉还包抓服务关路村的300多亩日光温室和关路一社县级示范点。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关路一社示范点43座温室收入达到120-160万元,村民段吉福、段吉祥、段全山、段新山、李秀莲、魏海英等种植的番茄,棚均收入达4.3万元。由她指导服务的示范点,已经成为全县日光温室种植户学习的榜样,几乎每周都会有各个乡镇村社的种植户去学习观摩。

   立志为农,做“学习型”技术员

  焦娟玉把农村工作当作科技人员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不论田间地头,还是农家院内,抑或温室大棚,她都会毫无保留地向农民传授技术。为了解决温室栽培的番茄、人参果、叶菜等作物的病害问题,她认真查阅资料,向单位老专家请教,掌握了各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载和试验研究,对番茄的播种期、定植密度、施肥、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暗沟灌溉、病虫害防治、植物调节剂的使用等关键技术进行反复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为双茨科乡乃至全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两年多来,焦娟玉在各类培训班授课20多次,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服务三农,做“奉献型”好公仆

  她的老家远在会宁县,在民勤她没有一个亲人,农技中心就是她的家,农民朋友就是她的亲人。焦娟玉与爱人两地分居,节假日回武威家中,农户的一个电话,她立即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从不推三阻四。两年多来,她累计跑路5万公里,但她无怨无悔。

  焦娟玉常年摸爬滚打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全身心地服务农民群众。刮大风,她担心的是棚膜;下大雪,她关心的是棚温;连阴天,她揪心的是如何保苗防病。

  2013年7月,为了解决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焦娟玉不顾自己怀着身孕去指导,就在那时她失去了腹中3个月的孩子,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她又奔波于群众之间。家中爱人老人抱怨,可她却说“老百姓的事耽误不起啊!”

  焦娟玉用无私的奉献、为民的诺言和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基层农技人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民勤大地上奏出一曲精彩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