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治龙:加快构建兰州“十三五”产业新体系

23.12.2015  19:43

  原标题:加快构建兰州“十三五”产业新体系

  崔治龙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出全面部署,明确了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兰州作为西部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发展不强,如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尽快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竞争力,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

  构建产业新体系是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节点城市,虽然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城市的基本属性没有变,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市情没有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基本事实没有变。在新常态下,兰州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迫切需要通过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保障经济行稳致远提供坚实基础。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以强烈的使命任务与高度的责任担当,紧盯发展较快的省会城市,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加快发展上,自我加压,精准施策,通过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原始发展动力,尽最大努力做大做强经济,创造新常态下的发展新成就。

  在新常态下,兰州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难阵痛,经济总量的扩张、经济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培育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要抢抓机遇,通过构建产业新体系,着力从供给侧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紧盯中央和省上重大产业规划项目,加大产业项目投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兰州地处大西北、居于经济落后区域,市情和全国有着很大的不同,高强度的投资一直是拉动兰州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今后无论基础设施,还是产业发展,均需有较大规模的投资支撑。作为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我市在发展速度方面一直面临着很大压力,适应新常态不能任凭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为此,要紧紧盯住国家、省上、央企的十三五经济规划与项目部署,千方百计积极争取项目,加大产业项目投资;紧盯“四个500强”企业和各行业领军企业,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项目,以相当数量的大项目建设确保经济较高速度发展。二是全力推动产业向“三区”集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新常态下,兰州传统产业既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又面临着市场的强力约束,还面临环保要求的重要制约,更面临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空前压力。事实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与管理。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是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也是传统产业腾笼换鸟、涅槃再生之地。要站在全省、全国视角审视兰州产业发展,抢抓各项政策叠加机遇,用超常规特惠政策条件,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出城入园,按照各园区错位发展要求,在搬迁中淘汰落后,更新技术,实现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兰州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要坚持前瞻布局,统筹科技研发、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能力,促进这些产业发展壮大,培育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鲜动力。四是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在落后地区构建产业新体系,

  必须要有政府的强力支持。一方面,要在简政放权上下功夫,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强化产业工作组总协调、责任部门具体负责、重点企业为发展主体、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产业引导基金为融资支持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产学研政等各方面紧密协作的产业培育体系,重点解决构建产业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融资困难、用地紧张等难题,着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