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 57年风雨的长征剧院被拆了16亿元将打造大敦煌文化产业园
内景效果图
外观效果图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长征剧院,在历经了57年风雨岁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正被拆除。而取代“她”的将会是一座现代化的大敦煌剧院,并将增加大敦煌民俗风情街、大敦煌产业大厦、民俗风情展示演出中心广场等项目,拟打造一个“敦煌味”十足的大敦煌文化产业园,或将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该项目投资16亿元,建设周期3年至5年。“那是一代人永恒的美好记忆”
“长征剧院被拆了!就像一个老朋友要离开了,有些舍不得,我想起了曾在这里看文艺演出、看电影的岁月。”家住西站的刘女士感叹地说,尽管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不再进这个剧院了,但是“她”在那里,每次路过总会多看几眼。
1958年,长征剧院落户七里河区,距今已有57年历史。
“在长征剧院那个大舞台上,曾留下了我和其他艺术工作者的奋斗足迹,留下了我的青春,那是我们一代人永恒的美好记忆。”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艺术总监李宝东感慨地说。
李宝东于1982年进入省杂技团,从事魔术表演,是长征剧院兴盛与重生的见证者。“刚进团时,只有20多岁,演出比较多,除了去河西走廊、会宁、静宁等全省各地演出外,剩下的时间会在长征剧院经常演出。”李宝东说,演出有杂技、魔术、歌舞、曲艺等。
让他至今难忘的有一场演出:1984年,省杂技团在长征剧院推出了魔术专场,也是全省唯一一次魔术专场演出。全团所有演职人员都参与,有大魔术、小魔术和中景魔术,李宝东作为主要演员参与了三场。演出效果非常好,全场座无虚席,演出时掌声、喝彩声不断。从那次以后,甘肃再也没有魔术专场演出。李宝东认为,这一场魔术专场演出,也是长征剧院兴盛时的一个缩影。
在长征剧院,观众曾经看到了《西部风情》、《祝福祖国》、《魅力敦煌》、《月牙神女》等省杂技团的精品力作。
投资16亿元建设“大敦煌文化产业园”
“长征剧院太过于陈旧了,各种设施也不全,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演出需求了。所以,它的重新修建势在必然。但从感情上来说,我们依然有许多不舍,只是希望长征剧院重建后越来越漂亮,成为一个新的城市文化地标,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李宝东笑着说。
历经半个多世纪后,长征剧院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这个剧院在“浴火重生”后,将会变成什么样?
答案是:长征剧院拆除后,在原址和周边,整体规划建设甘肃大敦煌文化产业园,项目包括大敦煌剧院、大敦煌民俗风情街、大敦煌产业大厦、民俗风情展示演出中心广场、艺术家养老公寓、棚户区居民安置点等,集演出、娱乐、商务、餐饮、养老于一体……拟用地65.89亩,建设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项目建设计划周期为3至5年。目前,甘肃大敦煌文化产业园项目已编入了《兰州都市文化产业区规划纲要》中。
“敦煌文化艺术闻名全世界,是甘肃的骄傲。兰州作为省会城市,打造‘大敦煌文化产业园’旨在通过文艺演出、民俗风情展现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艺术。”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易兆铭介绍,该项目也是首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
“大敦煌剧院”要开拓旅游演出市场
按照规划,曾经的长征剧院将变身为“大敦煌剧院”,成为甘肃大敦煌文化产业园的一部分。
“我们初步设想是,要瞄准广阔的旅游市场,每天都有不同类型的节目在大剧院上演,让那些来兰州旅游的人晚上有演出可看,让文化艺术与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易兆铭说,除了大剧院,“民俗风情展示演出中心广场”将会是一个开放式的演出中心,会承接各种演出,丰富演艺市场。
之所以有这些设想,并不是“空穴来风”。易兆铭告诉记者,省杂技团早在2006年就被确定为省直文化单位改革试点,2009年又被文化部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42家试点单位之一,通过若干年在市场经济大海中的“闯荡”,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今年1月-7月,甘肃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000多万人次,如果有1/5的人来兰州,就有近2000万人次,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易兆铭分析,兰州文化旅游市场有大文章可做,而文艺演出也大有市场。
在易兆铭看来,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敦煌经验”在兰州可以复制,而承载这个梦想的地方,就是即将修建的“敦煌大剧院”。首席记者郭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