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15.09.2014  12:51

  

副市长 戈银生

   

      8月19日,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兰州调研时强调,要结合科技发展规律和甘肃实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实施科技创新要着力抓好“十大要件”,这为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指明了方向。

  兰州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资源占到全省的80%左右,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8.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47个百分点,列西部省会城市第7位,西北省会城市第2位。着力抓好“十大要件”,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切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活力。

  一、着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夯实创新基础。集中全力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突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发展动力。一是按照分类引导、批次发展的原则,逐步开展创新型县(区)、乡镇(街道)试点工作。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制订颁布《兰州市科技进步条例》,继续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已有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企业受益范围,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落实情况调研。三是培养创新文化,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组织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飞天计划”,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实验学校和科普示范基地。四是依托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五是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

  二、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积极组织落实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一是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有重点的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依托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创业团队,重点资助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二是按照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三是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能有稳定的研发活动。四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考核制度,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五是鼓励科技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在兰创办科技型企业。对成长快、效益好的科技创业企业,积极推荐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被确定为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三、着力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搭建创新平台。一是进一步推进厅市会商机制,逐项对接落实厅市会商议定书确定的重点项目,实现全国、全省科技发展战略与我市创新实践的有效对接,以争取更多的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在我市落地实施。二是深化“研政产”合作,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向设立研发机构,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向产业领域转化。三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抓好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科研文献共享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按照省市联合共建模式,加快“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一期建设,适时启动二期建设工作。四是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成果发布机制。五是健全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引进境外风险资本,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技术创业企业。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四、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实力。要以深入落实省委“3341”项目工程为契机,按照“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军工技术民用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一是紧紧围绕“三区(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三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一中心(西北中小企业云计算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集中力量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引进一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兰州地域代表性的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两化”融合,利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推广,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组织实施科技惠民计划,重点支持现代农业、“数字兰州”、智能交通、生态恢复治理、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科技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