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创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之中部篇
与快速收益的工业相比,生态工程绝对是一项艰苦卓绝的长期工作,需要考验的是耐心、勇气和魄力。
生态建设带给全社会的综合效益不可估量,建立的是“万世之功”。
早在上世纪,甘肃省中部沿黄河地区就开始了生态建设的改造之路。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从甘、青两省交界处的天堂寺取大通河之水,跨流域东调120公里,引入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盆地,从而实现了润泽秦王川大地的梦想。
引洮工程,一期工程重点解决中部干旱地区安定、陇西、临洮、渭源、榆中、会宁等6县区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受益人口91.41万人。二期工程涉及8县区惠及300万人。
十年、二十年乃至半个多世纪,甘肃省维护生态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止。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根据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兰州市、白银市大部分及临夏州永靖县构成了试验区中部沿黄河地区,国家层面的构想是,在这一区域以水土流失防治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建设沿黄河生态走廊,加强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同时建设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加工基地、西北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由此,中部沿黄河地区的生态安全建设已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山水一色刘家峡
5月末,踏入具有史诗般的刘家峡库区,水天一色,绿色成片。
因为毗邻水库,整个永靖县城也变得灵动而俊秀。但这无尽的绿色却来之不易。
刘家峡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地处黄河上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战略区位。其库区年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之一。
为了改善刘家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永靖县发动库区沿岸群众,本着“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围绕库区绿化造林1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每年拦截流入库区的泥沙达120万吨,为预防黄河下游水患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永靖县聚全县之力,整合资金,发动所有能够发动的单位,打响了一场人民生态战。以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沿线,折达公路、兰刘公路及县内交通主干道两旁绿化美化为重点,逐乡、逐村、逐社、逐户,从点到片,串点带面,大搞库区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目前,全县共完成绿色通道573.5公里。
记者登上海拔2380米的永靖南山山巅,远眺俯视,黄河奔腾中在这里画了一个优美的“S”形流线,眼底北侧盐锅峡库区、南侧刘家峡库区,与两岸相对而出的绿色山体浑然融为一体。
可过去,这里一片荒芜,对两侧的库区生态而言,不断流失的水土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2012年4月,永靖县启动南山绿化工程。两年时间过去了,这里已然绿色成荫。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南山绿化面积3.5万亩,植树近600万株,投资2.4亿元。按照规划,南山绿化面积将达到12万亩,投资超过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