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名资格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日新月异,揽获了诸多全国性荣誉称号。但面对“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中国城市最高的荣誉称号,在获取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名资格后,我们更希望创城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标——直指“全国文明城市”!
从2012年初开始,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决策,并迅速启动、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如今,三年的功课即将面临“大考”。大考在前,尽管迎考工作很繁琐,但是只要我们秉承“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信念,一切迎考准备都将成为最常态化的工作,并且一直伴随着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始终。因为我们知道,工作常态化和长效机制的构建,不仅是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更是兰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准则。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曾言:“兰州的创城工作务必要做到‘四个到位’,形成合力,提高执行力。组织领导要到位,责任落实要到位,督促检查要到位,机制建设要到位。做到重点工作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问题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着力推动创建工作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这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构建以深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以铺开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抓手、以优化基层创建格局为重点、以推进社会共建为突破的创建体系,按照“融入中心、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破解难点、注重特色”的思路,在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把创建工作纳入兰州市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促进创建工作常态化。此外,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建设文明程度一流新兰州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宣传工作的意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兰州市2014年“五城联创”工作目标及任务安排》等创建制度和工作安排,建立了创建工作的领导、责任、监督、考核、保障等机制。
并坚持把创建工作和创建成效作为全市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以及领导班子、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使创建主体更明晰、目标责任更具体、监督检查更规范,促进了创建工作走向经常化。
为确保各项措施实施得力,我市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项目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创建民意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梳理问题,对工作进行排名,把压力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动力。以测评体系为导向,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进行创建工作督查和责任单位自查自测。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开通政府网站“领导留言板”,广泛听取网友意见建议。市政府公众信息台开设创建文明城市监督台,设立创建文明城市监督员,新闻媒体开设创建监督栏目,总体上形成了对标创建、以测促创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工作部署和监督层面所强调的长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持续和常态化。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在继续。今年,面对10年来最大强度沙尘天气的影响,截至12月17日,我市空气质量老标优良天数306天,同比增加17天,达标率87.17%;新标达标天数246天,同比增加57天,达标率70.01%,成为兰州市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前11个月在全国74个新标发布城市中分别位于第24、40、48、62、63、46、51、57、52、24、49位,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据国家环保部统计显示,兰州成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中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并呈现出优良天数逐年增多、人为因素导致的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污染浓度逐年降低、综合污染物指数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们逐步建立起以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和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立法、严管、问效等主要治污措施为核心的具有兰州特色的治污机制。
民生服务品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全市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首要任务来抓,先后打造了“虚拟养老院”、“三维数字管理中心”、“民情流水线”等民生服务品牌。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构筑了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网络服务中心为纽带的为老志愿服务体系,被称为我国养老事业的“破题之举”。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的全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已覆盖全市3县5区52个街道391个社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目前,我省13个市州和全国10多个省市正在推广应用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
生活环境,变得愈加美好。漫步兰州南滨河路,你会发现:在沿线节点亲水平台、体育公园、中山桥下河道等处,新铺设的鹅卵石自然缓坡独具艺术美感,健身步道与河道连接的通道同样采用鹅卵石铺设而成,从亲水平台至近水广场,新修的健身步道两侧绿色葱郁,新修的绿地和卵石坡面相互映衬,一路走来颇有“曲径通幽”况味。在城关黄河大桥下面,原来大桥西侧两座废弃的桥墩已被拆除,大桥南侧的桥墩立面则变成一面崭新的“文化墙”,一幅幅公益宣传画无声地向市民展示着真、善、美。这是兰州市充分利用黄河穿城而过的区位优势,突出黄河文化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城市人文景点,让文明城市硬件环境真正硬起来的务实创新之举。创城,城市环境就是一张全天候全景式的名片,兰州没有让城市硬环境在创城的权重中失重或缺位,而且随着轨道交通等重点民生工程的推进,市民们将会享受到更多、更优惠的社会公共服务。
从某种程度上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兰州来说,不再是单纯的政治任务,而是融入了兰州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那些在创建过程中形成的服务品牌和长效机制,注定让创城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穿城而过的黄河,则见证了兰州在创城中的这一变迁。今天,在改革的集结号中,在创城的脚步声中,在文明的行进曲中,我们也将在大西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版图上,书写下自己的名字,涂抹上黄河的风情。
首席记者李晓霞